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 明清经济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 题号:6230443

活动与探究。

经过清初的恢复,社会经济在清朝前期得到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长足的进步。

【康熙纪事】

康熙二十九年(1690)明确规定“凡流寓愿垦荒居住者,将地亩永给为业”

康熙二十二年

又允许河南地区“将义社仓积谷借与垦荒之民,免其息”

康熙三十二年

令陕西布政使给予西安等处复业流民“每户给牛一头并犁具、谷种、雇觅人工之资”

康熙五十三年

将甘肃境内无人耕种荒地,拨予无地耕种之人,“并动库银资给牛种”

(1)【康熙纪事】中体现了清朝推行哪项政策?这项政策的推行有何重大作用?

【商帮分布】

明清十大商帮分布图

(2)图中A与B商帮经营的商业活动有何不同?他们的商业活动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问题及所学知识,你能得出哪些历史感悟?

【知识点】 明清经济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一直是历史学研究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加上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张势力,清朝统治者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清政府在收回台湾前,一度曾要求广东等地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准商船、渔船“片帆出海”,直到统一台湾后,才开放宁波、漳州等地进行严格限制的外贸。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由于西方国家本身没有多少能够吸引中国消费者的商品,他们只能装载大量白银来华贸易。清朝前期康熙年间,来华英国船的银—货比价经常为2:1,雍正年间更高达9:1。玉米、番薯等美洲作物也作为海外贸易的“副产品”在中国被广泛种植。伴随商船来华的还有很多西方西方传教士,从顺治到乾隆的约150年间,传教士为清政府提供了制定历法、舆图测绘、制造火炮等服务。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课题组《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统治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与西方的贸易活动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清朝前期统治者对西方殖民者的担心是否“多余”?请说明理由。
2023-07-04更新 | 3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交通的状况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期由广州起航经澳门为中转港的国际贸易航线

广州—澳门—(印度)果阿—(葡萄牙)里斯本航线生丝、绸缎、瓷器、砂糖、中药、手工制被单等,其中以生丝为最大宗胡椒、苏木、象牙、檀香和白银,其中以白银为最大宗,仅15851591年,运入广州的白银约20万两
广州—澳门—(菲律宾)马尼拉—拉丁美洲航线生丝、丝织品、瓷器、铁锅、糖、棉布、中药等数十种,其中以生丝、丝织品为大宗白银、苏木、蜂蜡、墨西哥洋红等,其中以白银最多。据统计,从15861640年,运经澳门入广州的白银达到2025万比索
广州—澳门—(美国)纽约航线丝绸、茶叶和瓷器等花旗参、皮货、羽绒、棉花、胡椒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分析其原因。
2024-04-09更新 | 19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晋商被称为“天下第一商帮”首先在于其从商历史最长,作为商帮活动的时间也最长,在经商中实现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票号的开设使晋商成为富可敌国的商人。


(1)清朝前期农业生产为什么迅速发展?
(2)清朝前期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史实,说明晋商是如何“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
(4)清朝前期人口快速增长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
2022-06-01更新 | 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