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改革开放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9 题号:6233589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下麦田、进农家。他来到“当年农家”院落,了解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习近平强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


(1)根据材料指出当时哪一措施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根据材料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到小岗村重温改革的重大意义。

材料二: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2)据材料二写出其中一个经济特区的名称。概括它们能够成为经济特区的条件。

材料三: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


(3)材料中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对外开放的哪一具体措施?

材料四:党的十五大(1997年召开)报告中明确表示,股份制是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利用的。只要有国家和集体控股,就是公有制。如果只是一味争执形式问题,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难以深入,也建不起现代企业制度。


(4)分析材料四,当时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什么?表明这一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哪一经济体制?
(5)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怎样才能实现“中国梦”?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表格

年份雇农贫农中农富农新富农地主其他
194886197116180272
19533743550407

材料二: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一夜之间变成社会主义的劳苦大众有着一种急欲改变眼前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这一愿望也被“天下为公”“大同社会”的民族情绪所反映。而“赶英超美”等口号的刺激,进一步激化了这一愿望。

——摘编自李银桂《简论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

材料三:如图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食物匮乏的农村生活1978年后丰盛的农村餐桌

(1)材料一表格中各项数据发生变化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哪一项运动有关?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新的经营模式。根据材料二,概括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3)比较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指出农民生活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这种变化出现的政策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政府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可以采取哪些相应的措施?
2022-09-24更新 | 3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认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新中国确立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追求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摘编自郑子青、郑功成《消除贫困:中国奇迹与中国经验》

材料二

1978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明确提出中国借助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也有了较大改善。

——摘编自宋洪远《近代以来中国农村变迁史论(第四卷1978-2012)》

   1984年国庆游行的标语

材料三   2018年以来,全国医保扶贫政策累计惠及贫困人口4.8亿人次,贫困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9%以上。截至20203月,近五年我国投入约6000亿元资金让千万贫困人口搬进新家。截至20209月,中西部22个省份扶贫产品已销售1715.18亿元。20212月,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摘编自《人民日报》等


(1)根据材料一,写出新中国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变当时农村贫困落后的政策,并概括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农村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总结近年来中国扶贫工作的特点。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开展扶贫工作的主要原因。
2023-07-13更新 | 3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图片,请回答

(1)上图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几次改革,分别是:
图一反映的是1950﹣1952年新解放区进行的   ;图二反映的是1953﹣1956年进行的   。图三反映的是1958年开始的   。图四反映的是1978年开始于安徽农村的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大包干纪念馆为什么建在安徽凤阳小岗村?这一政策在全国推进行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2019-08-08更新 | 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