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 大运河的开通
题型:辨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8 题号:6359204
历史事件的考证需要多角度,这样才能准确地认识历史全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1)请正确填写示意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名。
A:   
B:   
C:   
(2)观察示意图,其中通济渠连接的两大水系是      

材料二:阅读下列评论隋朝大运河的几首古诗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首诗对大运河的评价比较客观?说一说你的理由。

材料三: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Grand Canal)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五大水系,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材料四:隋朝时,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摘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下)


(4)阅读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说说大运河申遗的理由。(至少两条)
【知识点】 大运河的开通解读

相似题推荐

辨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在中国古代,水运交通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①下图所示水利工程名称是        

②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写出你的判断理由(理由不唯一,请选择多角度描述)。
(2)结合下面的诗文和所学知识评价该水利工程的作用。

咏史诗·汴水 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汉时期,漕(水)运为东西方向,黄河中下游的关中、山东一带为农业经济发达地区,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朝廷逐渐把漕运重点放在南方,漕运线路也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东南、西北方向,并由东南至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唐代以后,政治中心还有一个逐渐东移的趋势,尤其元明清三代王朝政治中心向东北方向迁移,并从元朝开始确立在更北的区域。

——摘编自吴琦《中国古代漕运空间变动的历史意义》



中国古代都城移动示意图从秦汉时期到唐宋时期,漕运路线走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造成走向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019-09-23更新 | 91次组卷
辨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运河

六零八年,隋炀帝发河北诸郡民男女百余万人开永济渠(又称御河),引沁水南至黄河,又连接卫河北至涿郡(治蓟,北京市)。六一一年,隋炀帝乘龙舟自江都直达涿郡。两渠共长三千余里,隋炀帝带着百官和两岸步行的候选士人数千人,走了五十多天才到涿郡,平均一天只走五十多里。普通民船如果一昼夜走一百里,自江都到涿郡不过一个多月,南北水路交通比陆路确是便利得多。

隋炀帝开通济渠、江南河,是要尽量消耗江南的财富,满足自己的淫侈生活,开永济渠,是要进行对高丽的侵略战争。他伤害大量民命,罪恶极大,但运河修成后,南北交通有显著的改进,对经济联系、政治统一都起着广泛的作用。

——《中国通史》范文澜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中得出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填“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填“未涉及”。
①隋炀帝开通的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的,全长2700多千米。(      )
②大运河开通后,隋朝的南北水路交通完全取代了陆路交通。(      )
③永济渠南起沁河,北至涿郡。主要是河北诸郡的民众开通。(      )
④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观动机是满足自己的淫侈生活。(      )
⑤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经济联系,有利于隋朝的统治。(      )
(2)阅读上述材料,请概述隋朝大运河开凿的利与弊。
2021-08-17更新 | 52次组卷
辨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国大运河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是运河兴建的第一次高潮。实力强盛的诸侯国为称霸中原而开始兴建运河。魏国开凿的鸿沟演变为隋唐宋大运河最重要的河段——通济渠。吴国所开邗沟成为后来的淮扬运河;为伐楚所开运河,有的河段与京杭运河的江南段基本一致。隋唐宋时期,以隋通济渠和永济渠为标志,形成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全国水陆干道构架,掀起运河建设的第二次高潮。北宋时由江淮至开封的漕运量每年高达800万石。元代开始营建自江南产粮区至北京的漕运水道,时为运河建设的第三次高潮。全线贯通于13世纪的京杭大运河对泗水、汶水、卫河和黄河的沟通,50米地形高差的跨越,以及戴村坝和高家堰的坝工建筑,显示出中国运河工程技术在17世纪前领先世界的水平。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谭徐明等《京杭大运河遗产的特性与核心构成》


请回答:
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填“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填“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未涉及”。
(1)中国古代兴建运河主要出于军事和经济目的。(    
(2)隋朝大运河是在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    
(3)隋唐宋大运河的修建加重了民众负担。(    
(4)中国大运河体现了工业革命时期运河工程技术的先进水平。(    
2022-04-09更新 | 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