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 贞观之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 题号:654298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亲)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谘其耕稼,此则富矣。”

——引自《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二:武周时期搜罗人才,尝十道使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能够重视农业,规定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则予以升奖。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表现在户数增长上,从永昌(689年)时的三百八十乃户,到她去世时增至六百一十五万余户。

——出自《隋唐五代史纲》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引自杜甫《忆昔》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治国理念?并根据材料说说他为此采取什么措施?

(2)请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杜甫的诗描绘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什么局面?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摘自历史教材(七下)


(1)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唐朝统治者励精图治使唐朝达到了哪些社会盛世?(至少写两个)。

探究二科技文化篇“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唐朝时,中央集权国家进一步发展,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联系更为密切。


(2)唐朝采取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举一例唐与少数民族友好相处的例子。
(3)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时期两位著名的诗人。

探究三对外交流篇

汉、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4)注重对外交往是唐朝成为开放社会的一个亮点,当时我国和许多国家有密切频繁的交往,其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_、等国家。
(5)从材料中的人物的一些史实可以看出唐朝对外交往具有积极主动的特点。请你根据图片用史实说明唐朝中外友好交往的两个史例。探究四感悟篇
(6)请你用一句话归纳概括唐朝的社会特点。
(7)谈谈唐朝这种局面的形成,对我们今天实现“中国梦”的启示。
2022-08-04更新 | 1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   605—610年间隋炀帝先后征发了200多万民工,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凿期间,所有民工均自带干粮、自备衣被,大量民工因病因伤死在了工地上。大运河连接了五大水系。把黄河中下游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连为一体。运河通航后,江南的粮食布帛可以很便捷地运输到都城长安及洛阳。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学参考书》(岳麓版)

材料三   (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尽,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dú)武(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贞观政要》


(1)仔细阅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依次写出图中三个位置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关于隋朝大运河的修建,同学们有以下观点:第一种,大运河的修建是隋朝灭亡的祸水;第二种,大运河的修建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说出你的理由。(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要有史实依据)
(3)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的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没有内在关系?理由何在?
2024-03-27更新 | 1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

———杜佑《通典》

材料二       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吴兢《贞观政要·治国犹栽树》


(1)材料一采用了我国古代哪种纪年方法?材料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
2022-12-16更新 | 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