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61 题号:6695946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说:“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内则狎①处辇毂之下②,外则布满江湖之间”,“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③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他认为“目前之患在内寇,长久之患在西人。”

——《李文忠公全书•明僚函稿》


【注释】①狎:轻慢,轻侮;拥挤。②辇毂之下:京都的代称。③亟亟:急迫。

材料二:“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历史理解:即从历史发展的视野中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对历史事件的发生、进程、结果、性质及影响等,对历史人物的言行、贡献、历史地位等,对历史现象的出现、状态、波及、后果等的认识,都需要将其放在历史条件中进行具体的考察,这样才能对历史作出正确、客观、辩证的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外国“狎处辇毂之下”的罪行,并说出李鸿章认为“外国猖獗”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康有为主张的“全变”比洋务运动的“小变”有什么进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康有为主张的“全变”失败的认识。
2018·贵州贵阳·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近代以来,我国的外交风雨兼程,折射出国运的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这促使中国的有志之士检讨前30年新政的得失,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另外一方面,《马关条约》以中国人无法接受的方式迫使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等

材料二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至国内,国人的爱国情绪空前的蔓延开来,受到新文化运动洗礼的青年学生情绪尤为激烈……

——摘编自李喜所、李来容《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强烈要求美英等国立即无条件废约。中国的强烈要求和国际舆论的支持下,美英政府于1942年10月10日通知中方,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订了关于取消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的条约,宣布废除旧约订新约。

——胡德坤:《中国抗日战争与战时国际关系》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前30年的新政”指什么?为何《马关条约》迫使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外交态度的变化趋势。有人说,“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中国能够提出废约要求的原因。根据以上材料,谈一谈你对中国近代外交的认识。
2024-05-23更新 | 54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近代化的探索是推动近代中国前进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巩固清朝统治,李鸿章提出变“成法”、立“奇业”的主张,即在不变更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略事变革,发展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加强内部统 治,对付新的“变局”和“强敌”。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结合材料一分析,晚清时期统治集团发起的自救运动是什么?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从1895年至1898年,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的戏剧性程度,与日本对西方的态度颇类似,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压倒了简单的民族情绪。

——摘编自许知远《醒来―110年的中国变革》


(2)阅读材料二说说,1895年的“失败”指的是什么?这次失败引发了先进的中国人救亡图存的什么运动?

材料三 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三番五次的尝试……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呈现什么特点。
2020-12-28更新 | 83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目的有何不同?
(2)为了“学习外国利器”,洋务派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3)戊戌变法最终成败如何?这次变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020-01-17更新 | 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