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内容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1 题号:68962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京城火器营,尤 宜先行学习炸炮,精益求精,以备威天下、御外侮之用。”

材料二李鸿章又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 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


(1)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李鸿章分别提出了学习西方的什么主张?有什么具体表现?(各举一 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李鸿章的洋务思想。
【知识点】 洋务运动的内容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面对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

材料一   1842年,魏源完成林则徐的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1)依据材料一,写出魏源编撰《海国图志》的背景事件和编著目的。

材料二

洋务的经营状况

①江南制造总局开设的译书馆,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翻译了自然科学、军事技术等98种西洋著作。

②轮船招商局创办后,在三年多时间里使外轮公司损失1300多万两白银,五年后又收购了美国旗昌轮船公司。

③福州船政局附设的船政学堂,将首批优秀生送入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航海技术。

④开平煤矿投产十年后产量逐年增加,因此天津市场上的洋煤进口从原来的将近20万吨降至120余吨。

⑤福州船政局的人员“薪水工食”占全部经费的80%,企业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

(2)根据材料二,完成下表。
资料序号论证的观点
观点一:洋务运动传播西学,培养军事和科技人才
②、④观点二:
观点三: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弊端

材料三   康有为等人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靠不停地向皇上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布诏书的形式来进行变法,结果失败……维新阵营其实还是先前的士大夫群体,他们虽然有了一些新观念、新思想,但阶级的局限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找到变法、变革的真正力量。

——摘编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材料四   刽子手挥刀砍下六颗爱国者的头颅,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摘编自《复兴之路》


(3)根据材料二,归纳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材料三

大清皇帝统治清帝国,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十年银元
(5)材料中中华民国十年银元若按公元纪年计算应是哪一年发行。依据材料,比较辛亥革命革命前后发生的变化。
(6)综合上述材料,请总结出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
2024-01-20更新 | 16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材料一:中央电视台2011年12月重点推出大型纪录片《走向海洋》。该片通过回顾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辉煌与屈辱并存”的海洋之路,重申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这对于促使中华民族海权意识的崛起,无疑能起到一种振聋发聩的作用。
材料二:(美国)在处理中国问题之时,首要的目标是:(一)防止任何外部国家或国家集团处于政治上的绝对控制地位;(二)坚持门户开放,而且是在超出对这个词的一般理解的更广泛的意义上。
——(美)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著《大国海权》
材料三:香港《明报》日前刊出社论说,最近,在南海,菲律宾借与美国联合军演之际,派战舰到中沙群岛海域袭扰中国渔船,并与中国海监、渔政船僵持逾10天;另一方面,日本极右翼的东京都知事提出要买下钓鱼岛及其附属群岛,再度挑起日本人对钓鱼岛主权的鼓噪。
——中新网4月24日电
(1)明朝时郑和下西洋展现了中华民族“辉煌”的海洋之路。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哪里?郑和下西洋最根本的条件是什么?
(2)随着海防危机的严重,近代中国意识到海防的重要性。请列出洋务运动中的举措来证明这一观点。近代史上哪次战争使中国的海洋之路蒙上了“屈辱”?
(3)20世纪20年代,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利益,召开了哪次国际会议?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这次会议上美国是如何损害中国主权的?
(4)针对材料三中南海及钓鱼岛主权之争问题,有人认为应和平解决,也有人主张武力出击。你认为采取什么方式解决?请说明理由。
(5)请你就当今我国如何加强海防提出一条建议。
2016-11-27更新 | 1278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先后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洋务运动的口号是什么?请列举洋务运动创办的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各一例。
【制度变革】

材料二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2)材料二中的“政治变革运动”是什么运动?

材料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一生致力于国民革命的孙中山在病危之际这样感慨。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思想解放】

材料四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4)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
2019-12-03更新 | 1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