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5 题号:68962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窃臣国藩上年在天津办理洋务,经任江苏巡抚丁日昌奉旨来津会办,屡与臣商榷,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如舆图、算法、步天、测海、造船、制造等事,无一不与 用兵相表里。

材料二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 变科学。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1)在材料一中,曾国藩提出了什么教育主张?其直接目的是什么?
(2)梁启超的主张在戊戌变法运动中有哪些主要表现?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的主要启示。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追寻近代化的艰辛探索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内则押(轻慢,轻侮)处辇毂之下(京都的代称),外则布满江海之间”。“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急迫)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

——《李文忠公全书•明僚函稿》

材料二:“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所办的新政虽多,总不出乎兵事和制造两类,当这世界更新,一切治法,宜从根本上变革的时候,这种办法,自然是无济于事的,再进一步,便要改革及于政治了。……而中日之战,以偌大的中国而败于向所轻视的日本,这实在是一个大打击,经这一个打击,中国人的迷梦,该要醒了,于是维新运动以起。

——吕思勉《中国简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有哪些?并指出康有为主张的“全变”相比洋务运动的“小变”有何进步?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维新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2021-10-25更新 | 4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近代化常被用来描述近代以来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象。它包括:政治领域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领域的工业化、自由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科学化。通过学习,小刚发现东西方近代化的道路是不同的,请你跟他一块探究。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的近代化是从什么领域开始的?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概述西方近代化的历程
⑵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的近代化的开端源于哪一历史事件?中国政治领域的近代化率先尝试学习西方的哪种政治体制?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高举的旗帜是什么?
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国近代化的特点。分析中国近代化“艰难”的原因。
2017-06-04更新 | 5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国近代化是当今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的近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近代中国先进分子探索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过程。请完成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第一步是什么?请说出发起这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方面与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3)20世纪初,在文化领域,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扫荡,他们高举的两面旗帜分别是什么?
(4)请写出1919年以前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哪些变化。
2019-03-03更新 | 2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