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戊戌变法 > 戊戌变法的经过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7 题号:6896217
识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刊物是何时出版发行的?主要宣传什么思想主张?
(2)这些刊物产生了什么影响?
【知识点】 戊戌变法的经过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探索与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英国商品越来越多地销往海外,手工的生产供不应求。为了提高产量,人们想方设法改进生产技术。……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们把生产领域这种革命性的变化称为“工业革命”。


(1)发生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有对世界格局有什么影响?

材料二   从1898年6月至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这次变法历时103天……


(2)发生于1898年的变法是什么?光绪帝发动变法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1928年-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3)完成两个五年计划后,苏联有什么重大进步?

材料四   党中央1958年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4)党中央1958年提出总路线后,错误地发动了哪两个运动?

材料五   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5)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和国家实行了什么伟大决策?工作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2020-09-22更新 | 1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民族抗争史。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幅漫画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三   以下材料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的部分目录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19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1)材料一中的三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三次列强侵华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指的是什么?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在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分别是通过哪些重大历史活动来“重建文化自信心”?
(3)材料三的目录出现了错误,请改正,并说明理由。(提示:理由从时间和影响两个角度思考)
2024-01-13更新 | 1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 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等具为下手功夫。”

材料二维新运动决不能算作是完全的失败。从一开始,它的下面便是一阵思想的巨浪。当 1895年以后的政治活动展开时,它所唤起的感情和注意力反过来又加深和扩大了这阵巨浪。结 果,尽管维新运动没有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 期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1)材料一表明洋务派在学习西方上有何侧重点?有什么具体表现?
(2)材料二认为,戊戌变法运动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一、二,你认为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近代中国人在学习西方上有什么发展变化?
2018-09-05更新 | 20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