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戊戌变法 > 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9 题号:691087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前,纵观整个知识分子阶层,除了王韬、黄遵宪等人明确称赞日本,主张学习日本外,大多数都持批评和否定的态度。尤其对日本改变祖宗成法,仿效西洋政治制度的做法不能接受。

——摘编自《甲午战败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

材料二 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他编写的《日本变政考》。此书分条记载了从明治元年(1868年)起至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止的明治维新的大事。康有为宣称“我朝变法,但采鉴于日本,一切已足”。光绪帝见到此书如获至宝,将它作为百日维新的指南。

——摘编自《康有为变法思想新探》

材料三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戊戌变法派曾真诚地相信,由于中国“广土众民,十倍于日,又无封建之强侯,更无大将军之霸主……(中国)就今岁入,已逾万万……彼(日本)与我同俗,则考其变政之次第……取其精华,在一转移间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大多数知识分子不接受日本仿效西洋政治制度的做法?并举例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对明治维新的看法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近代化的探索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摘自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学习西方。

——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   辛亥革命摒弃了以“朝代”代“国家”的陋习,第一次出现以“中华”为国号的现代民族国家模式。革命派所发出的“建设新中国”的呼声,是20世纪中国的时代最强音。“在亚洲首创共和”的历史功绩自应彪炳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史册。

——摘编自刘学照《辛亥革命研究略议》


(1)依据材料一,李鸿章为“中国欲自强”而做出的努力的一场运动是什么?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2)简述这场运动的积极影响。
(3)材料二中康有为、梁启超探索新的救国之道指的是什么事件?结果如何?
(4)领导辛亥革命的是哪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依据材料三说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是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2021-12-02更新 | 3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探究材料:

1840年西方列强的枪炮声,惊醒了沉睡的中华帝国。中国人的“中国梦”开始了。


【刺激与应激】
列强侵华战争战败后当时中国的回应
两次鸦片战争开始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发出”自强”、”求富”的呐喊。
甲午中日战争开始提出“变法维新,君主立宪”的主张,进而迸发“民主共和”之怒吼。

【回望与断想】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昨天与今天】

【史实与结论】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请回答:
以下表格梳理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梦进行的四次重大探索,请按提示补充完成表格(提示:“梦想”必须反映该次探索的主要主张或口号)。
中国梦想探索事件代表人物探索进程主要影响(意义)

洋务运动李鸿章
张之洞等


变法强国梦





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民主共和梦
孙中山

新文化运动陈独秀
李大钊

促进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

2021-04-07更新 | 1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有学者认为从1840起110年的历史,就是西方侵略的冲击,以及中国有识之士为应对冲击开展的抗争和探索。历次侵略战争都对中国造成了严重冲击,在这样的冲击之下中国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发生了变革,即“冲击——反应”模式。   


(1)举出近代前期(1840—1919年)“冲击——反应”的相应历史事件三例,并作简要解释(不得照抄本题示例)。   

示例:事件:鸦片战争——魏源主张开眼看世界。解释:鸦片战争失败后,思想家魏源等认识到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和中国的落后,主张学习外国的长处,他编成《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2)面对西方侵略的冲击,中国有识之士为应对冲击开展了一系列的抗争活动,请举出该期间两位英雄人物并简要写出其事迹。
(3)你从材料中描述的这段历史中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2021-04-19更新 | 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