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国民革命运动 > 北伐战争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 题号:7479256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是当时中国主要的政治力量,他们之间的合作与斗争贯穿于当时整个历史时期。请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兄弟齐心】

材料一: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一….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材料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1)国共第一次合作除了建立黄埔军校外,还取得了革命的什么重大成果?

(2)抗日战争时期,国共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同室操戈】

材料一: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先后背叛革命,

材料二: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俚是,蒋介石的既定内战政策,使中国战火再燃.       

(3)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的标志是什么?

(4)蒋介石在哪一年发动全面内战? 1948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哪三大战役同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

(5)从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影响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国家实力影响国家形象,正确领导引领国家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材料三   

材料四

历史事件背景结果结果的落实
西安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重庆谈判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签订《双十协定》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挑起内战

材料五   1942年《纽约时报》写道:“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

——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

(1)材料一中图1反映的战争其结果使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什么?说出图1、图2反映的这两次战争之间的关系。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名称。并说明发生该历史事件的背景。
(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名称。并分析其胜利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国共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根据材料五、指出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并分析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比较正面的原因。
2024-01-02更新 | 2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中的国共两党,一个重军事,一个重民众,使北伐战争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

材料二   毛泽东发现农民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同国民党打仗。因此,毛泽东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和粮食支持战斗,就可以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

材料三   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而长征结束时,大家都有了坚定的信心。


(1)据材料一,使“北伐战争迅猛推进”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北伐战争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征结束时,大家都有了坚定的信心”的原因。
(4)给以上材料和探究拟一个合适的主题。
2021-03-11更新 | 2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三农’问题”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北伐军经过的农村,爆发了疾风骤雨般的农民运动,给了北伐军极大支持。到1926年11月底,湖南已有54个县建立农民协会组织,会员达107万人;到1927年1月,会员又增加到200万人。湖北全省农民协会会员1926年7月有3万多人,到11月增加到20万人左右。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在抗战期间,农村中出现的任何分裂都具有危险性。此时此刻,一个包含各个阶级的统一战线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地主从地方政府得到了保证:虽然地租率减低了,但还是能收到地租;同样,虽然利率下降了,放债人还是可以收回他放出的全部债款。…华北的地主和有钱人……或是积极或是消极地服从于共产党的领导,也被卷入了群众抗战的潮流中。
——摘编自[美]西奥多·怀特、安娜·雅各布《风暴遍中国》

材料三

             

材料四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1)图A所示文件的颁布有何目的?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得以进行的政治基础及农民运动对北伐战争的贡献。
(2)图B反映出中国革命的重心转移到了哪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是如何依靠和团结农民阶级的。材料二反映了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怎样的土地政策?分析这一土地政策产生的影响。
(3)图C所示史实使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实质性转变?图D反映史实发生在什么地方?他们的做法后来发展成哪一制度?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义。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对“三农”问题的感悟。
2024-05-23更新 | 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