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甲午中日战争 > 甲午战争的背景、经过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2 题号:754607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新月异,枪炮皆新式,摧坚命中足备御侮之用,正可及锋而试,勋臣宿将身经百战叱咤生风,指挥若定,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

——摘编自《申报》1894年7月9日

材料二中国和日本分别代表着封闭与开化两股势力,西方国家自然会更亲近日本。如果日本有最终战胜的机会,西方都应该放弃干涉的动议,然而中国的最终战胜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而如果西方不立即阻止这场战争,最终的结果必将是日本战败后丧失独立,继而日本也会加入中国,充满忌恨地把西方的“洋鬼佬”赶出国门。如果出于猜忌,欧洲列强不愿出兵干预,美国应该挺身而出,虽然这与美国奉行的门罗主又相违背,但事态的特殊性应该让美国考虑暂时放弃原则。为了不对全球贸易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冲突必须停止。

——摘编自英国《每日新闻报》1894年8月12日

材料三纵观甲午战争,除却黄海上的硝烟,还有一场看不见的战争:舆论战。日本政府早在对朝鲜进行战略包围的时候,就已经将舆论宣传上升为国家战略,他们秘密聘请前《纽约论坛报》记者豪斯作为舆论战顾问,当《纽约世界报》记者克里曼揭露日本旅顺大屠杀事实后,日本政府勾结《华盛顿邮报》《旧金山纪事》《纽约时报》发表有利于日本的文章,从而质疑克里曼;清朝政府和媒体却在屠杀事件中集体保持沉默。……伊藤博文说,利用媒体攻势取得国民舆论的支持,就等于拿下了战争一半的胜利。

中国最早的旬刊画报《点石斋画报》刊载的中日甲午战争中的石版画“牙山大胜”、“倭兵无状”、“海战捷音”、“形同海盗”完全是被清军慌报军情误导,颠倒了真相,国人还一时被虚假胜利蒙蔽,在国际上成为笑谈,造成急劣影响。

——摘编自《甲午——120年前的西方媒体观察》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对中日战争的形势做了怎样的预测?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和西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预测?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战败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摘自《清史稿》

材料二: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决心与战舰共存亡。他的爱犬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他)狠了狠心,用手将爱犬按入水中。

材料三: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1)材料一中的“甲午一役”是指什么战争?威海卫水师“毁于日本”具体指什么事件?由“藩篱尽撤”,你可以联想到近代中国怎样的海防现状?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在哪场战役中壮烈殉国?
(3)材料三的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首诗应该写于哪一年?
2018-10-06更新 | 5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是林则徐主持的一次著名的历史事件,图二是中国近代一位著名的海军将领,请分别为两幅图片撰写解说词。
(2)在历史学习中,“比较”能领会历史人物的追求。康有为与孙中山虽同生于广东省,但人生轨迹却不同。1905年,当康有为流浪欧美时,孙中山已经在日本创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并阐述了新的学说,请说出该新学说的名称?并说明该新学说有什么价值?试比较孙中山与康有为在实现理想目标的过程中,选择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3)以上历史人物有什么共同精神?
2023-04-20更新 | 3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外国列强侵华史,也是中国人民的抗争的探索史,在近代,外国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中国各阶层进行了哪些近代化的探索?
2019-11-19更新 | 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