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经济、社会生活及科技与文化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历程 > 民族工业兴起和张謇活动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 题号:7546654

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动,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都呈现出明显的近代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摘自中学历史教参

材料二: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六百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

材料三: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1)请列举一例张謇创办的近代民族企业,材料一体现了张謇怎样的救国主张?

(2)据材料二,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高峰在何时?造成此时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中国民族工业在区域上和行业分布上具有什么特点?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

——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材料二   甲午战败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他愤于朝廷的昏聩,同时又深忧外资于内地设厂,他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次年初,张之洞派(他)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这就是清末流传一时的“状元办厂”的故事。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指出改良派发起的政治运动是什么?并回答作者认为“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的他是谁?并分析他创办大生纱厂的背景。
(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请你分析屡遭失败的原因;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024-05-26更新 | 2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以状元的身份毅然辞官南归,一生先后创办了大生纱厂等19个企业,他的企业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缩影。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保护、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推动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材料三据记载,1882年李松云的上海均昌船厂在其制成的一艘小艇上“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由此可见中国民族工业的处境艰难。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提出了什么口号?他创办企业是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进行的?

(2)据材料二,概括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18-03-04更新 | 4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寻救亡图存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唯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如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以弱敌强,逐渐仿行,以贫交富,未有不终受其敝者。

——摘自李鸿章《复丁稚黄官保》

材料二   他认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应该率行“商办官助”的方针以发展民族近代工业。次年初,张之洞奏派(他)和在籍前国子监祭酒陆润庠、在籍前礼科给事中丁立瀛分别在通州、苏州、镇江,设立商务局。丁立瀛在镇江无所作为,可是(他)与陆润庠却分别在南通和苏州创办了大生纱厂与苏纶纱厂,这就是清未流传一时的“状元办厂”的故事。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却)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夺取了国家政权,却以袁世凯称帝断送了建立共和国的伟大主张。

——摘编自赵博宇、孙瑛《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鸿章“图变计”的措施,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走了一条怎样的救国道路?简述这条道路艰难曲折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改良运动”和“暴力革命”的历史事件。分析“改良运动”夭折的原因。
2021-01-20更新 | 9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