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现代史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 苏联(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 斯大林模式及启示
题型:选择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9 题号:7608787
据统计,苏联人均钢产量由1928年的28千克增加到1932年的39千克,这是因为实行了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相似题推荐

选择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最终都失败了,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未从根本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框架B.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C.开垦荒地和推广玉米种植运动D.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2020-09-25更新 | 42次组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如表反映了苏联1966﹣1985年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源是(     
年份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1﹣1985
社会总产值7.4%6.4%4.2%3.3%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C.党内斗争D.苏联解体
2022-09-19更新 | 215次组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布热津斯基在《大失败》中写道:“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一个制度化的由中央全面控制的社会主义体制形成了。”这种“社会主义体制”形成的标志是
A.十月革命的胜利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020-08-05更新 | 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