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内容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3 题号:7618829
中国近代化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探索史。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是洋务运动在什么口号下创办的企业?列举一位该运动在地方上的代表人物。
(2)与图片②有关的历史事件戊戌变法,距今(2019年)多少周年?请列举一位代表人物。
(3)图③人物是谁?图④杂志的诞生,是哪一事件兴起的标志?
(4)在与材料有关的历史人物中,你最欣赏谁,请说明理由?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梦想”,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梦”,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梦”。有梦想就有希望,梦想成就未来。让我们走进历史,探寻“梦想之旅”。
材料一:200多年前,美国建国先祖带领人民脱离了奴役,获得了主宰自己命运的自由。如今200年过去了,美国人民仍在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合众国而努力着。
而美国在过去200多年间取得的进步和成就,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在建国精神的鼓舞下,美国战胜了历次战争以及萧条的考验,这一精神也使得美国每每在陷入最绝望的谷底时,都能伸开双臂去迎接更多的希望。而每个人都有着追求个人幸福权利的这一信念,也就是所谓的“美国梦”,把所有的美国人团结在了一起,大家风雨同舟,兴衰相依,荣辱与共。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2年11月6日胜选演讲
(1)材料一中“建国先祖带领人民脱离了奴役”指的是美国历史上什么事件?试列举一位“建国先祖”。
(2)列举20世纪30年代美国战胜“萧条”的具体事例。
(3)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的“建国精神” 集中体现在哪一文件中?
材料二:欧洲梦注重群体关系而非个体自治,文化多样性而非同化为一,生活质量而非只是财富积累,可持续发展而非无限制的物质增长,深度游戏而非单调的持续劳作,普遍人权及自然界的权利而非只突出财产权,全球合作而非单边主义的霸权实践。
——(美)杰里米•里夫金《欧洲梦---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
(4)据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历史上首先“突出财产权”的是哪一文件?
(5)为“注重群体关系而非个体自治”,欧洲于1967年成立了哪一组织?
材料三: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摘自习近平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的讲话
(6)近代以来,各阶层不断探寻着自己的“中国梦”,请你列举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各自的探索事件一例。
(7)综合以上材料,请用简单的话描述你心目中的“中国梦”。
2016-12-12更新 | 34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近代教育】

材料一: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是一种培养官僚士绅的制度。……洋务运动兴起后,清政府创办了新式学堂,以培养近代实用人才,这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之始。新式学堂除开设外语、中文外,还把近代西学中的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艺制造、军事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科学技术在课程中成为重要内容,洋务教育逐渐迈向近代化。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变化。

材料二:下表为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

年代哲学宗教自然应用科学社会科学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合计
1895年前1412311
1896-191138172366238136950
(2)据材料二指出1895年前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出现的变化,并结合史实概括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材料三:1902年共有近代学堂35787所,1912年增至82272所;学生则从1006743人增至2933387人。比较起来,这批人在数量上更多于八股士类。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的大批出现,体现了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随着他们的产生,同时出现了种种前所未有的职业,如记者、编辑、律师、医生和近代学堂的教师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据材料三指出“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的含义。
2024-04-20更新 | 1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侵略与反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1840-1842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56-1860

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894-1895

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1900-1901

英、美等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材料二   从鸦片战争前后开始,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兴亡,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以各种形式展开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艰难而执著的探索。

——摘编自张洪波主编《毛泽东思想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列强侵华的特点。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840-1912年中国社会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展开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探索的表现。这些探索有何共同影响?
2023-03-21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