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 武昌起义
题型:辨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 题号:764186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既是辛亥革命爆发105周年,又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回顾伟人的一生,为了挽救中国的命运,他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对此某历史兴趣小组针对一本书籍《孙中山和辛亥革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环节一:导言总结知识

(1)在开篇导言部分的“立志与求索”中写有“上书李鸿章遭拒”和“萌生反清之志”等内容,请结合当时的实际形势谈谈二者之间的关系。

(2)文中多次提到“起义失败”和“再次起义”等内容,结合你的理解,谈谈这主要表现了孙中山先生的一种怎样的精神品质?

环节二:材料分析

材料一     辛亥革命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8年后,五四运动爆发;10年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阶段。

——人民日报社论《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复兴》

(3)书中出现了一些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城市(如武汉、南京),出现这两个城市的理由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综述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至少三个方面)

材料二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中华民国人,我非中华民国人。”


(5)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相似题推荐

辨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从鸦片战争开始,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1)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四例)

材料二:


(2)对于辛亥革命的百年庆典,很多人主张在武汉举行,也有不少人主张在南京举行。请依据上述图片提供的信息说说两个的选择理由。

材料三   


(3)图3至图6反映了“近代化探索”哪一历史事件?请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来说明为什么是近代化的探索?
(4)据以下图片,结合所学,说说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向西方学习过程有怎样特点。


2019-03-07更新 | 55次组卷
辨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中国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1)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做的不懈斗争。
(2)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的连续武装起义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
(3)辛亥革命首先发生在武昌,因此是一场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4)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5)辛亥革命在政治、思想等领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2022-02-26更新 | 60次组卷
辨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不仅结束了中国传统的封建君主旧制度,而且带来了现代的共和民主新制度;也开辟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新纪元。不管你支持还是反对辛亥革命,它已经发生了,并且已经造成了推翻清政府、终结中国的君主制度的事实。辛亥革命后尽管出现反复,但它确立的共和、民主和富强的发展方向没有改变,也不可逆转。历史发展到20世纪初年,清政府已经成为一切矛盾的焦点,它的垮台已经不可避免,因为它对外丧权辱国,对内专制、腐败,国家贫穷,民生困楚,社会矛盾激化,已经没有能力自救。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以康有为为首的海外立宪派、以张謇为首的国内立宪派从不同的角度掀起反清情绪,造成各种反清力量的聚会,促使清政府走上绝路,最后在辛亥革命的冲击下垮如,这是不争的事实。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确立的共和民主政制未能延续,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立不起来,就此而论,辛亥革命是失败了的革命,这是为什么?原因有多种,但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孙中山的局限,也不能简单地归罪于革命党人的软弱。原因很复杂,有革命党人的主观原因,但从客观上考察,民国初年中国出现反复,也是历史的必然。民初的中国,以袁世凯为代表的旧势力在新与旧的较量中,虽然一时得势,但是我们不能由此就否定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实现复兴中华、富强中国所做出的贡献。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选择的共和、民主、富强的中国发展道路,以及建设一个民有、民治、民享,实现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的社会的方向,则从来也没有改变过,而且也不可逆转。

——摘编自《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4期)中的《“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笔谈》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
(2)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的三民主义。(       )
(3)清朝的灭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4)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       )
(5)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
2023-04-27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