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4 题号:7704832
近代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夹杂着屈辱与反抗的血泪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第十六章


(1)“19世纪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分别指出爆发的时间)
(2)文中所说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举出两例。
(3)针对发生在十九世纪中国这种入侵与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筑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著名学者茅海建指出:“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大,从今天的角度去探讨这次战争的意义,我们会首先看到,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


(1)材料一中“把中国拖入世界”的这场战争是什么?为“寻找新出路”而开启中国近代化的是哪一事件?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之日起,从大革命失败的血雨腥风到井冈山的星火燎原,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经过万里长征后在抗日烽火中再起,从奋起反击国民党军的全面内战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讲话


(2)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材料二中“抗日烽火”时期,中国共产党指挥的著名战役一例。

材料三:1953年—1956年,我国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力发电机在上海组装成功;1955年,中国第一块国产手表在天津诞生;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3)材料三中出现“许多历史第一”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归纳这一时期工业建设的特点。

材料四:1978年——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表

时间

1978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17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78.7

18872.9

100280.1

413030.3

827121.7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分析材料四数据的变化,你能得到什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变化得益于什么政策的实施?

材料五: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设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5)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是什么?你认为中国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取得成功的经验有哪些?(写出一点即可)
2020-07-28更新 | 27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条约出自于哪场战争?材料一所述内容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危害?

材料二 中日甲午战争,历时八个多月,经历了成欢、平壤、鸭绿江防、金旅、辽南等陆战和丰岛、黄海、威海卫等海战,中国北洋海军、淮军、湘军是这次反侵略战争的主力,出现了一批英勇的将领和顽强的队伍。但是,清军在各大战役中,不论是以寡敌众,兵力相当,还是以众敌寡,最终均以失败告终。

——章开沅《中国近现代史》


(2)列举材料二中“英勇的将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失败告终”的根本原因。

材料三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唐文权、桑兵;《戴季陶集》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的?
2020-02-07更新 | 3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新时期,党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通商口岸……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摘自《亚心网》


(1)材料一中的通商口岸在哪个条约中开放的?
(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港口和城市,开放的方式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我国建立了哪几个经济特区?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殊之处。
(4)新疆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2021-04-22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