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的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41 题号:7737873
近代史上西方列强野蛮入侵,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间所罕有的深重灾难。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年间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1)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五例)?
(2)请分别写出“香港失”“春帆楼上条约订”的条约名称及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

材料二: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3)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了什么条约?此条约中的哪一条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该条约又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4)你认为近代史上中国主权屡屡丧失的根源在哪里?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监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1)材料一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该条约的签订是在哪一次战争之后?
(2)材料二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该条约中最能体现日本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规定是什么?
(3)材料三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19-11-21更新 | 1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2】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用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却完全被忽视了。”

材料三   戊戌变法大事记

时间

史实

1895年4月

公车上书

1895年8月

强学会成立

1896年8月

《时务报》在上海创刊

1897年10月

《国闻报》在天津创刊

1898年4月

保国会成立

1898年6月

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1898年9月

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

材料四   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见,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材料五   胡适说:北大因为三只兔子而成名,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幼长序,但是都属兔子)。

材料六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各个领域都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经济良性发展,可以为国家其他领域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1)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
(2)材料二中“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更为可取的方面”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场运动有何积极作用(答出一点即可)。
(3)根据材料三,概括维新派在思想和政治两方面为救亡图存做了哪些努力。
(4)材料四中的“两个主义”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
(5)北大成为哪次运动的重要阵地?该运动另一思想阵地是哪部杂志?材料中的“三只兔子”在当时因高举哪两面旗帜而闻名?
(6)从国弱民辱到国富民强,你从中国的伟大巨变中得到哪些感悟?
2023-11-07更新 | 34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图片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请说一说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碑文中的“三年以来”, “三十年以来”分别指得是哪一时期? 
(3)材料二碑文中的“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对应的是哪一事件?
2017-05-03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