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甲午中日战争 > 甲午战争的背景、经过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6 题号:784476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9月15日,北洋舰队护送4000余名官兵到朝鲜,17日返航,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遭遇日军阻截,战斗由此爆发,这是中日双方海军主力决战。北洋舰队将士在战斗中奋勇杀敌,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近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木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材料二:战役从1938年3月开始,敌我双方展开拉锯战。战场位于徐州东北60千米…近20天后,中国军队歼敌两个最精锐的师团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材料三:1940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这场战役的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材料四: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之所以能够进行这场前所未有的全民族抗战并取得胜利,是由于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空前觉醒和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凝聚力。更为重要的是,这时中国已经有了使自己走向伟大复兴的先进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民族解放战争获取完全胜利的首要条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坚持和发展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及时而大胆地向敌占区进军,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够在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斗争中起决定性作用,是由于党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成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当之无愧的领导核心。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哪三个重大战役?

(2)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军民在抵抗外来侵略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6   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此后两年中,英国侵略军不断扩大侵略,炮轰广州,先后攻陷厦门、宁波、镇江等地。

——摘自   2017北师大版教材八上历史

材料二   1856   年10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炮轰广州,重新挑起战争。第二年,英国联合法国,组成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

——摘自   2017北师大版教材八上历史

材料三   邓世昌   (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汉族,原名永昌,宇正卿,广东广府人,籍贯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现为广州市海珠区),清末北洋水师将领,民族英雄。

材料四   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清政府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材料记述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材料二记述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与材料一所记述的事件有何关系?

(3)材料三中的邓世昌牺牲在哪场战争中?与该战争有关的条约是什么?

(4)材料四中清政府收到“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是什么?请用句话概括这份“   礼物”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严重后果。

(5)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你认为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共同影响中最大影响是什么?

2017-12-27更新 | 6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7世纪中叶,一批留学中国的日本人吸收唐朝先进文化,推动大化改新,使日本摆脱社会危机,跨入封建时代。

——摘自四川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教材

材料二 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出日本对外来文化是什么态度?
(2)材料二的这次改革,日本是在哪三大政策指导下进行?

材料三   今夫日本,幕府专政,诸藩力征,受俄、德、美大创,国几不国,自明治维新,改弦更张,不三十年,而夺我琉球,割我台湾也。

——梁启超《论不变法之害》


(3)材料三中“夺我琉球,割我台湾”是在哪次战争之后?
2019-03-08更新 | 12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庄严华贵之区,且曾为高贵朝靓之殿,经此吞灭一切的火焰,都化为云烟了…… 一百码外,就可以感觉到那种炎热,扑通的响,震心骇目,屋顶倒塌下来了……这所算做世界最宏伟美丽的宫殿,绝不存留下一点痕迹。

——欧阳采薇译《西书中关于焚毁圆明园纪事》

材料三: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马关条约》

材料四: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一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1900年,列强再次侵入北京。各国军队在北京城划区驻扎。要求所驻区域的所有中国人家必须悬挂占领国国旗。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

——摘自《复兴之路》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三、四反映的史实是中国自哪个世纪以来遭受的屈辱。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上述屈辱的制造者来自哪些地区。
(3)上述屈辱表明当时中国社会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020-06-28更新 | 10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