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戊戌变法 > 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7 题号:78807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一定意义上,“文学革命”并不是胡适的专利发明,从清末的梁启超、黄遵宪代人开始,已经有不少人受到欧洲文艺复兴的感召,留意语体变更与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然而,在美国留学的胡适,却是第一个自觉、系统地考虑文学如何同时进行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改造,以实现普及化的问题的人。随着运动的推进,1920年,国内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

材料二:在北京,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少年中国学会的宗旨是:“振作少年精神,研究学说,发展社会事业。”在《新青年》的影响下,青年学说也开始出版新式刊物,介绍新思想和新知识。青年学生所组建的进步团体和创办的新式刊物,推动着启蒙运动不断高涨。


(1)据材料一,概括促使“文学革命”兴起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适对“文学革命”的贡献。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
(3)综上所述,谈谈新文化运动对青少年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甲午一战带来的屈辱越是沉重,国人对于日本自强成功的领会也就越为深刻。于是强敌变成了榜样……这一事实非常雄辩地为西学致强的实效作了证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的农民战争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哪一阶层领导了洋务运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甲午一战”失败后中日之间签订的条约。这一次的学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道路的认识。
2024-01-02更新 | 1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在中西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摘编自《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国近代史前期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原因,并简述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是指什么运动。在这一运动的后期,知识分子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3)综合上述材料,试概述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及其发展特点。
2023-02-20更新 | 9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成功的改革,也可说是一次革命。日本在野的社会精英夺取了政权,然后从上而下,主导了政治、文化、社会、经济方面的重组。这一剧烈的改革,却是牺牲不大……改革的对象德川政权则已衰败,无法抵抗新兴势力夺取政权。然而,如此大事,参与者必须有强烈的志愿,方可冒险犯难,投身其中。

——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日本近年改变旧制……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开煤铁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无不利。

——李鸿章(1874年)

“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一切已足。”

——康有为(1898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牺牲不大”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参与者的“志愿”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鸿章和康有为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评价有何不同?(不得摘抄原文)
2023-11-13更新 | 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