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甲午中日战争 > 马关条约、瓜分狂潮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4 题号:791638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这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辛亥革命》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个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局部抗战九一八,全面爆发卢沟桥。恐怖南京大屠杀,国共合作共赴难。爱国将士勇激战,重大胜利台儿庄。深入敌后打游击,日军闻风胆皆丧。百团大战显神功,中共七大道路通。十四年抗战成正果,血肉之躯筑长城。


(2)据材料二,指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四年抗战成正果的主要原因。
(3)从以上材料和问题中你明白了哪些道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民族抗争史。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幅漫画


   
(1)材料一中的三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三次列强侵华事件?这三大事件分别对应的三大丧权辱国条约依次是什么?

材料二: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2)造成“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主要是哪一政策造成的?这种状态是怎样被打破的?
(3)结合当时的世界发展形势,说明马克思这句话中的“新鲜空气”比喻的是什么?“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23-10-05更新 | 2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留学运动,是伴随中国近代化出现的历史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811日,包括詹天佑在内的中国政府派出的第一批官费留美学生从上海出洋。在1872-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遣送120名幼童赴美留学。近代官派留学由此开端。

——《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

材料二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留学生主要情况统计表

高潮时期主要方向规模及代表人物
清末光绪年间留日甲午战争后形成高潮。1896年至1912年期间近3万人赴日留学。杰出代表有黄兴、宋教仁、秋瑾、鲁迅、陈独秀等。
民国初五四前后留美1909年至1937年,由清华选派了留美学生总计1971人(“庚款留学”),并带动了大量“自助学者”赴美。杰出代表有竺可桢、侯德榜、钱学森、钱伟长、梁思成、周培源、梅贻琦等
留法1915年至1920年赴法求学人数已达1600人。杰出代表有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
留苏20世纪20年代,留学苏俄潮兴起,成为一种与大众留学不同的革命留学。杰出代表有刘少奇、刘伯承、蒋经国等。
(1)中国第一批官费留美学生于哪一年启程?请以世纪、年代的方式表达这一时间。这批幼童留学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赴日留学于哪一事件后形成高潮?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赴日留学的背景。民国初五四前后留学的主要方向有哪些?
(3)请任选一位你熟悉的留学生,概括其贡献。
(4)留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留学教育的发展历程,你还可以展开哪些历史学习主题的研究?
2023-10-07更新 | 1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3】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过往甚密,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引人注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友好交流】

(1)在中日交往史上,曾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请根据图一和图二列举古代史上中日友好交往的两个事例。
【各自探索】

材料一:“中国文物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2)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当时中国和日本分别正在开展什么运动,两事件有何本质不同?两者对外学习特点方面有怎样不同?
【侵略扩张】

材料一:(日方消息)4月17日是日清战争后签订《下关条约》的日子,中方认为,1895年签订的这一条约的使尖阁诸岛被让与日本。                              

——人民网

材料二:卢沟桥畔一时间硝烟弥漫,笼罩在熊熊战火中,中国军民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进行了顽强抵抗……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3)材料一中的“日清战争”是指我国近代史上哪次侵华战争?“下关条约”是指我国近代史上哪个不平等条约?简要回答这次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4)材料二中表述的情形与哪一历史事变密切相关?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有怎样关系?中国人民进行了多少年抗争才取得这场战争胜利?
【以史鉴今】

材料一: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来作榜样。只有认真清算过去,不再出尔反尔,才能走出僵局,开辟未来。                                                                                                                                               

——外交部长王毅


(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当前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与根源;你认为中日关系怎样才能健康发展?
2015-08-21更新 | 20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