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 人民政权的巩固 > 土地改革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0 题号:7969579
经济发展关系到各国国计民生、国家长治久安。20世纪50—70年代是我国经济建设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1953年,中共中央公布关于农业合作化的决议,……1955年7月,国家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速度,各地迅速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年底,9 6%以上的农户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三:……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材料四: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1)据材料一的文件,我国农村掀起了什么运动?此运动使哪一阶层获得了解放?
(2)在材料二的变革中,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根据材料二,我们知道当时农业正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请写出与此同时正在进行的另外两大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是指什么?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什么规划?
(4)材料四反映的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哪些严重失误?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造成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5)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认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要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土地政策推动社会的发展

材料一 商鞅实行的田制改革,取消分土而守的制度,以新的军功爵禄等次占用田地。这样,秦国把土地所有权高度集中起来,由国家将田地分给百姓,使小民直接成为国君的臣民。百姓在政府登记,缴租税、服徭役,以供国家之需为适应这种土地所有权集中的需要,设立了各种直属于中央的行政机构。

——摘编自张金光《试论秦自商鞅变法后的土地制度》


(1)依据材料一,概括商鞅田制改革的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承认地主的大多数是有抗日要求的……故党的政策……实行减租减息之后,又须实行交租交息,于保障农民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之后,又须保障地主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借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节选自《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第一条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第二条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

第四条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债务。

——节选自《中国土地法大纲》


(2)依据材料二,比较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不同。分析实行不同政策的原因。

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南部种植园实行租佃制20世纪30年代,大量农产品滞销,政府要求南部农业减产并由政府给予贴补,促进了南部农业体制的变革,种植园主开始采用工资劳动制,种植园发展成资本主义大农场。

——摘编自孟海泉《罗斯福新政与美国南部农业体制的变革》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出20世纪30年代前后美国南部农业体制的变化。指出导致这种变化的史实。
2021-06-05更新 | 19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全国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条件下,全国新解放区有计划、有秋序、分期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总的原则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区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到1952年12月,土地改革基本完成,3亿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全国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改革使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图1

   图2

图3 安徽省凤阳县粮食产量变化   

(2)材料二图1反映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怎样的方式?图2所示现象体现了哪一运动?
(3)据材料二图3可知,1980—1982年凤阳县粮食产量呈现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4)根据材料三,请你为乡村振兴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2023-07-16更新 | 2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是娘养的,命是保长的。”近代中国的农民不仅缺乏土地,生活无着,而且保长随时以各种方法征收苛捐杂税,农民无法承担,导致一户户农民家破人亡。

材料二:这是中国几千年来土地制度上一次最重大、最彻底、最大规模的改革。因此中国农业迸发出巨大的生产潜力,在土改基本完成的那一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42.8%,农业的飞速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三: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社继续稳定发展,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农民“我是娘养的,命是保长的”的根源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在土改基本完成的那一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42.8%”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当时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主要原因。
(4)请你比较两次农村的改革,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两次改革有何共同的影响?
2021-04-20更新 | 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