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 人民政权的巩固 > 土地改革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7 题号:8009727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这次运动内容是什么?

材料二:


(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


(3)材料三中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与1952年相比,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信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凰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4)材料四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翻身】1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田地的农民欢天喜地,纷纷表示:过去头顶地主的天,现在都成为我们的……分了地,出了气

材料二   【致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主要生产资料仍归集体所有,在分配方面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势

材料三   【现代化】202210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表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1)材料一中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写出相关的法律文献。
(2)材料二中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旱在哪里进行尝试?材料认为该制度的优越性是什么?
(3)材料三中“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是什么?
(4)建国以来农村的发展变化给你的感悟是什么?
2023-08-27更新 | 2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农业生产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的土地改革,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它不是单纯的救济穷人的分地运动。废除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根除了村建剥削的基础,对后来的中国工业化建设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土地改革史》

材料二   1983年后,全国农村的地区的人民公社虽然取消了,但土地仍然实行公有制,没有出现私有化。广大农民走的双层经营的道路:既发挥了集体的优势,又实现了大包干,符合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现实,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中国农村改革与变迁》

材料三   1974年我国培育成第一个籼型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二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使杂交水稻大面积种植成为可能,1983年国家提出“农业要有全面规划,先要增产粮食”,要求逐步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从此杂交水稻得到大面积推广。

——《中国粮食史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的土地改革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当时国家颁布了哪一部法律文献来进行土地改革。总结土地改革与工业化建设的关系。
(2)材料二是作者对哪一政策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提出的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二,归纳全国推行这政策的影响。
(3)写出材料三中杂交水稻的培育者。根据材料三,归纳杂交水稻得到大面积推广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杂交水稻在我国大面积推广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业问题的认识。
2020-08-27更新 | 4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多亿千克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材料二


材料三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材料四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信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凰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什么措施使农民获得了土地?其意义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实现了什么样的转变?

(3)材料三中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的唱词反映了1979年凤阳地区粮食产量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2019-07-03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