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评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 题号:8036410
认真阅下列材料,以“探复兴之路,铸造新辉煌”为主题,完成下列探究学习任务。

材料一: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的不断加深,封建统治飘摇不定,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封疆大使开始由上至下的改良,但是他们始终没有触及封建体质的改变,始终维护着封建阶层的利益核心,这就为中国的近现代化造成了藩篱。

——《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改良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中的“他们始终维护着封建阶层的利益核心,这就为中国的近现代化造成了藩篱。”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中国革命最初是以俄国为师的。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先占领城市再发展到农村,中国革命一开始也想攻打城市,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却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后来毛泽东号召要立足中国国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引自《中国近现代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立足中国国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开始是什么?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持续不懈的艰苦努力下,从一个积贫积弱的低收入国家跃升为上中等收入国家。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现代化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成就在国际上被称为“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经验”等。

——评《国际比较视角下的中国发展经验与理论研究》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起步从哪一历史事件开始?材料三中“中国道路”指什么道路?“中国经验”有哪些?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早在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廉价雇用中国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由此便产生了中国第一代近代产业工人。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后,产业工人数量开始增多,……中国产业工人大都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和大工厂中,这种高度集中性有利于无产阶级组织和团结起来进行斗争。

——《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三:6月3日,北洋军阀政府大规模逮捕学生,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义愤,工人、商人也参加到示威群众中来。……广大的工人阶级参加了五四运动,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中国无产阶级产生于何时?有何革命优势?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后,产业工人数量开始增多”的原因。
(2)列举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及两位代表人物。据材料二,归纳该运动的主要影响。
(3)五四运动爆发于哪一年?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6月3日”前后,运动的中心分别在哪里?
(4)综合上述材料,推断中国革命的发展趋势。
2022-12-04更新 | 5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的先进分子历经千辛万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尝试过种种改造的方案。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这些探索和斗争,虽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但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摘编自《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材料三   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之日起,从大革命失败的血雨腥风到井冈山的星火燎原,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经过万里长征后在抗日烽火中再起,从奋起反击国民党军的全面内战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

--摘编自习近平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讲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国“走入了近代”的标志性历史事件。分析概述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在技术和制度方面所做的探索。分析指出这些探索的结果。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指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所领导的四个革命历史时期。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概述你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的认识。
2021-02-02更新 | 5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国家财政收入不增加,军事工业便不可能发展。而国家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首先使国家富起来。在这种形势下,洋务派提出自强先“求富”,强调以“富”为基础和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的主张……但因为企业受到清王朝及官僚的控制,其生产规模、利润分割要听命于清王朝,带上了浓厚的封建性。企业能否发展,与封建势力的控制往往成反比。

——赵德馨著《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孙中山《建国方略》

材料四   吾国之青年修身治国的六条要求:“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摘编自1915年《敬告青年》


(1)据材料一,列举一个洋务派创办的“求富”企业。洋务派对近代中国发展的重要贡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主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民众对革命派态度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4)据材料四中“六条要求”的提出者认为此时青年的使命是什么?这些思想对五四运动有什么影响?
2022-03-05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