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改革开放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2 题号:806424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化大革命”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年,凤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材料二: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三:在过去计划经体制下,政府过多干预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企业活力不够,效率不高,缺乏竞争力。因此,“松绑”成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强音。

材料四: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伴随着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1)材料一中的两段唱词反映凤阳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老人”指的是谁?“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

(3)根据材料三指出,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会于1921年7月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还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部编版)

材料二   广阔的农村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统治的薄弱环节。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革命力量只有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不断地发展壮大,才能在长期的战争中逐渐削弱敌人,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摘自《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中国历史(试用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三   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性,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1978年底,全国还有上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部编版)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
(2)材料二反映出中国革命的重心从城市转向何处?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农村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国农民进行了什么探索?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中国探索特色发展道路的成功经验。
2021-05-20更新 | 52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古代的强盛,近代的屈辱,现代的复兴,中华民族正在追赶历史。根据下列图片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博鳌演讲


(1)材料一中“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的标志事件是什么?该事件确立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2)当时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农民为什么热烈拥护这个制度?(答出一点即可)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80年代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答一点即可)

材料二   世界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对外开放示意图

图一 20世纪中国对外开放格局                                                     图二


(4)请你仔细观察图一,对外开放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请就其发展的四个阶段,按照先后顺序分别答出一个代表城市(地区)。对比图一和图二,指出21世纪的今天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新变化?

材料三   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邓小平使中国人民富了起来,我们今天的好日子应当归功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中共十九大的召开,党在一系列重大会议上推出了诸多正确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和方针政策。


(5)材料中“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 邓小平使中国人民富了起来”的开始标志分别是什么?十九大召开,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请你回答十九大确立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了实现“我的中国梦”,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会怎么做?
2020-08-07更新 | 2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时代精神社会风尚是全社会所推崇倡导的一种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掀起争当先进生产者的热潮,“超额和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指标”成为最响亮的口号。掏粪工人时传祥、技术革新能手王崇伦、纺织能手郝建秀和科学家钱学森、华罗庚等众多劳动模范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在劳模精神的感召下,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劳动光荣、爱厂如家、大搞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成为了全社会普遍追求的价值观。到1956年,我国提前一年完成一五计划规定的主要指标。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我国出现了什么新的社会风尚?这些新的社会风尚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1956-1966年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䘵、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摘编自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下

(2)材料二中的英雄模范人物身上体现了什么时代精神?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群体。在农村,以某项专业生产和经营为基础,出现了“蔬菜大王”“苹果大王”“养猪大王”等名噪一时的专业户。在城镇,出现了工商个体户,如北京前门大栅栏街道办事处干部尹盛喜,在政策支持下辞职办起了北京大碗茶青年茶社,解决了一些返城知青和城镇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据统计,仅1980年一年,全国批准开业的工商个体户就有10多万户。

——均摘自李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3)材料三中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哪些新的社会群体?结合所学知识,这些新社会群体的出现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4)结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精神”的内涵。
2023-10-21更新 | 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