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改革开放 > 对外开放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2 题号:808114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5世纪到17世纪,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对除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则是复杂而矛盾的,除了物资交流外,带给原住居民的常是死亡和占领,可以说是一部大侵略史。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70年代后,工业革命进入新的时期,造成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资本主义各国争先恐后的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20世纪初世界差不多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材料三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二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材料三体现了我国的哪一国策?
(3)据材料三和所学概括指出,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与15—20世纪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相比,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最鲜明的特征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伟大转折:“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结合所学知识,为此次会议顺利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二:“文革”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摘自岳麓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2)材料二中两段唱词反映凤阳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自1980年下半年开始,4个经济特区相继投入开发建设。短短几年时间,特区经济迅速崛起。仅以深圳特区为例,从开始兴建到1983年,就和外商签订了2500多个经济合作协议,成交额达18亿美元,引进了一批设备和技术成果。1983年与1978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1倍,财政收入增长10倍多,外汇收入增长2倍。

——张岂之《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方式及其成效。

材料四: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变的100年。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不懈奋斗,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卓著的理论贡献和实践精神,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

——摘自人民版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第三册)


(4)概括材料四中的观点,并以其提供的视角,运用一例所学史实论证该观点。
2022-06-13更新 | 6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非地区许多国家的使节、商贾、学者、艺术家、僧侣等,不断来到唐朝访问、求学和贸易,长安的太学里有为数众多的外国留学生。唐朝派往国外的使臣、僧侣以及到外国经商的商人不绝于途。

——选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   从康熙二十三年到道光二十年(16841840年),长达一百五十余年,清朝的对外经济贸易政策日趋保守,一代不如一代。政府不许商民侨居国外,不许到南洋、吕宋等处贸易,并先后严禁军器、铁器、铁锅、米粮、书籍等的出口,甚至连传统产品以及蚕丝也不准出口。

——摘编自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

材料三   习近平指出,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并强调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唐朝时期中外交往的特点。列举一例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政府实行的对外政策,并说明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综合三则材料,谈谈我们“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的理由。
2023-10-13更新 | 23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封闭是落后的根源,开放是进步的阶梯。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危机中应对】

材料一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1842年以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的主要进口品为鸦片和棉纺织产品。中国的主要出口品为茶叶、丝绸、初级矿产品、手工制品等。中国的出口商品科技含量很低,生产规模较小,仍处于自然经济的落后态势中。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辟,19世纪70年代以后鸦片贸易的比重就逐渐减少了,而正常的商品交易则越来越扩大。

——摘编自张易《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1)列举两例《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艰难中发展】

材料二   民国以后,随着国内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工商实业界要求修订关税特别是提高进口税的呼声越来越高,北洋政府在社会舆论和自身财政短绌的压力下,与各国交涉要求修定关税税则。几经周折,1925年“北京关税特别会议”上中外达成协议。192812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海关进口税税则》:规定自1929年起中国关税自主。1929-1934年中国先后四次修订关税。……此后,民国政府关税细则仍有些升降起伏的变化和调整,幅度均不大。

——摘编自《中国近代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时期关税制度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探索中崛起】

材料三

我国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示意图
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特点:部分开放,也就是对国际体系中的部分国家开放。对苏联开放是5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交流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主体。50年代在所有领域的开放,并不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开放,中国在许多内政方面受到苏联的干预。而80年代以来的对外开放,聚焦于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体制,在政治方面与其他国家发展平等、友好的关系,是真正的独立自主,是增强国家实力的对外开放。

——摘编自汪品级《新中国的对外开放历程:概述与思考》


(3)根据材料三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重要作用。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生的变化。

【①____】

材料四   对外开放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党长期执行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我们国家取得重要成就的法宝。习近平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了一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朱炳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理论和实践》

(4)请为材料四①处拟定一个小标题。(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近现代对外开放的感悟。
2024-04-16更新 | 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