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宋代经济的发展 > 经济重心南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 题号:8089684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变化。

(1)材料一中说,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宋代时,南方手工业中,培养出了什么新的行业,明朝时这种行业从南方推广到了北方?两宋时期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哪个地区?

材料二:两宋时期,主产于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生产水稻的苏州、湖州成为天下的“粮仓”。南方商业发展的水平,从总体上看也超过了北方。因此,出现了“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说法。

(2)材料二提到水稻,两宋是最优良的水稻品种是从越南引进的什么稻?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最终什么时候完成。

材料三:从东晋开始,北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再加上更北的游牧民族侵扰,居住在山西、河南、山东、河北的汉族人开始迁往江淮一带。从南北朝一直到南宋,北方汉人迁往江淮的脚步就一刻都没有停留,共计数百万。

(3)从材料三可知,中国经济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除了材料三的原因,你还知道那些?(答出一条即可)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统治者农业措施
唐太宗减轻农民劳役负担
宋真宗派人从福建运了万斛占城稻,分给江南等地农民种植。

材料二:从东汉后期起,由于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人口大量南迁,加上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南方进入经济开发时期。两宋时,南方经济总量超过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1)根据材料一,请写出图中水利工程的名字。根据材料一中的表格,归纳唐、宋农业发展的共同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归纳出现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2023-06-25更新 | 1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隋唐到宋元时期是中国的繁盛时代。请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制度篇】

材料一: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行省制源于魏晋时的行台,当时为中央政权处理军国大事时的临时派出机构。金曾在边境广置行台尚书省。蒙古族入主中原时仿金制……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地方机构也改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1)说出材料一、二两种制度分别是什么?创立这两种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经济篇】

材料三: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终完成。那时候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总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外交篇】

材料四:



(3)根据材料四,写出A、B、C四处的内容。
(4)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2019-04-26更新 | 5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四年,又发河北放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这河,北通涿郡。       
——《通典》卷十《遭运》
材料二:隋炀帝特别喜欢外出巡游,从东都到江都的运河刚刚完工,隋炀帝就带着二十万人的庞大队伍到江都去巡游,为了满足船队大批人员的享受,隋炀帝命令两岸的百姓,给他们准备吃的喝的,叫做“献食”。
材料三: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四: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请回答:
(1)隋朝开凿大运河除为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外,还有其它目的,请根据材料一、二加以概括。
(2)材料三中的江都指的是现在哪座城市?该城市位于此河哪一段今天的运河是否只剩旅游价值?请阐述你的理由
(3)材料四的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交流促进发展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国家在建设大型公共工程时应注意什么?
2016-11-27更新 | 5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