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的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1 题号:8188394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它,趋利避害,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洋探险时才开始。在这之前,只有各个民族的相对平行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它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畅销……这时期已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当然资本主义在加强世界地区间的联系并且最后把世界连成整体时,也借助于近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

——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三:经济全球化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

——据北师大版《历史》九下整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史”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能最早成为“世界工厂”的根本原因。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加强世界联系的助力又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始于何事?这给中国的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
(4)据材料三,概括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为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2001年中国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
(5)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在此以前,中国是东方的庞然巨物,亚洲最大一个封建制度的堡垒。但是,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一壁。从此,中国同周围国家的传统关系日渐改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这场战争后,日本人依靠中国赔款继续进行改革,使国家日渐强盛。俄、法、德 以干涉还辽有功,向中国要求丰厚的回报,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中国已不是个完整的国家了)。

——改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三   下图漫画中的那个人物得意地说:“嘿嘿,你们的地盘我做主。”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赔款”应来自于哪个条约?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作者为何认 为此时“中国乃不国矣”?
(3)材料三中的漫画内容反映了什么问题?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1-02-18更新 | 5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国门洞开——叹天朝之沉沦。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庄严华贵之区,且曾为高贵朝觐之殿,经此吞灭一切的火焰,都化为云烟了。……一百码外,就可以感觉到那种炎热,扑通的响,震心骇目,屋顶倒塌下来了。……这所算做世界最宏伟美丽的宫殿,绝不存留下一点痕迹。

——欧阳采薇译《西书中关于焚毁圆明园纪事》

材料三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马关条约》

【史料解读】


(1)上述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哪几次侵华战争?材料反映的信息反映了1840年—20世纪初这一历史时期的哪一特征?

【问题思考】


(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日本取得了什么侵略权益?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分别写出三则材料所反映三场侵华战争的侵略者?
(5)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学习,你有什么认识?
2023-10-23更新 | 1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是中古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古的人民。我们虽拼命抵抗终归失败,那是自然的,逃不脱的。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甲午战败成为中国近代民族意识和政治变革思潮演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败于日本一直怀着强烈屈辱感的中国人,竟然很快以敌国为师,纷纷留学日本,翻译日书,走上了学习日本变法图强的道路。以甲午战争为转折点……历史进入了以变革政治制度为主流的新时期。

——虞和平、谢放《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这个条约使清政府感激涕零,愿意从此更忠顺不贰地做列强的孝子贤孙;而列强由此就更直接地成为清政府的监护人。各国使团成为中国实际上的太上政府,凌驾于‘紫禁城’中的朝廷之上。”

——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甲午战后“以敌国为师”的方式。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中国学习日本而进行的“变法图强”指什么变法?
(3)材料三中,“这个条约”指什么条约?该条约的签订,给近代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重大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关于近代前期的中国对外战争多以失败告终,你有何认识?
2022-08-25更新 | 5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