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全民族团结抗战及胜利 > 抗日战争的胜利 > 抗战胜利的进程及意义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 题号:819297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显示了处在进步时代的中国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中国现代史》(第四版)

材料二:(农民)“前方打仗,后方分田”…有些地区被敌人占领后,敌人就帮助地主夺回土地军事上的胜利后,农民又重新收回土地…跟着共产党走,才能保住胜利果实,才能彻底翻身。

——《华中解放区人民政权考察》材料三:首都钢铁集团经营状况统计表

项目1978年1990年
钢产量179万吨425.5万吨
利税3.77亿元26.25亿元
上交利税3.71亿元15.05亿元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列举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材料一认为抗战中显示出的“巨大力量”是什么?结合所学,中共提出的哪一政策促进了“巨大力量”形成?
(2)材料二中“前方打仗,后方分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材料指出农民“分田”的目标是什么?结合所学,华中农民“彻底翻身”的标志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首钢集团经营状况的变化。结合所学,该变化与何种经营制度的推行有关?体现了哪一决策的影响?
(4)综上所述,归纳推动中华民族振兴的决定力量。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完整论述。毛泽东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条件下的运动战”。毛泽东多次强调:“兵民乃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逐渐形成了持久消耗战略的思想,其基本内容是:“以空间换时间”和“积小胜为大胜”。国民党制订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1938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

——摘编自祝滨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持久战略之比较》

材料三   

图三   李宗仁在台儿庄                              图四彭德怀在前线

材料四   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冲向东欧,和德国联合起来,进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对中国有什么标志性意义或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共两党在抗战问题上有哪些共同点?
(3)材料三中图三人物所指挥的这场战役发生于哪一年?图四人物指挥的战役产生了什么影响?
(4)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中国抗战胜利的世界意义的理解。
2020-05-21更新 | 4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同学们分组开展了抗日战争”的研究性学习
第一组   研究抗战报刊

(1)请你依据报刊影印版提供的信息,完成以下表格。
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意义
报刊①
报刊②
报刊③

第二组   研究抗战家书

四川青年教师王建堂,在抗战爆发后请缨杀敌,其父致其家书一封:“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永往直前,勿忘本分。”

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1940年枣宜会战中率部渡襄河与日军奋战九昼夜,壮烈殉国,时年49岁。在东渡襄河之前,给五十九军诸将领写了一封信:“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抗日家书”中体现出的民族精神。
第三组   研究“抗战数据”

数据一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要战场的起止时间


数据二   2015年国务院公布的中国抗战军民伤亡数据


日本投降前夕,日军在中国战场兵力为186万人,占其海外总兵力的50%以上;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毙伤俘日军150余万;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以上,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占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三分之一。
(3)阅读以上数据,结合所学,说说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
2018-01-18更新 | 16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是国家力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下面是某班同学以此为主题   设计的学习展板,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文化内涵】感悟中国古代文化的无穷魅力。从下面历史遗址中任选两例,写出其反映出的历史价值。

(2)【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坚固长城。下面两封书信内容发生在什么时期?从中体现出张自忠和左权两位将军怎样的民族精神?

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出战前致信将士们:只要敌来犯,见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决不半点改变。

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给母亲的信中说:不管怎样,我们要坚持到底。不管敌人怎样进攻,我们准备不回到黄河南岸来。


(3)【科学理论】是指导实践探索的伟大旗帜。写出下面年代尺上A,B两处形成的理论名称,并列举邓小平理论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两个事例。
2020-02-07更新 | 10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