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9 题号:8253677
伟大的事业需要积极向上的舆论力量。只有让上流思想舆论传得开、传得远、传得广,才能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推动发展。

材料一:18世纪开始,法国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进步思想家猛烈抨击法国的封建制度,他们著书立说,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感味的黑暗,这场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2018年6月第1版)

材料二:

图一章炳麟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图二

材料三: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领土流尽最后一滴血!

——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颜道

材料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宣传画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各盟国的艺术家们用自己的作品揭露敌人的残暴、凶恶和虚弱,宣传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以鼓舞人民的斗志,数以万计的宣传画成为当时快捷、锐利的武器,在群众中有很强的感召力。(图片上方的英文单词“UNITED”意为“联合、团结”,下方的句子意为“联合国家为自由而战”)


——朱成山主编:形塑正义旗帜——二战经典海报集,南京出版社2015年12月第1版


请回答:
问题一: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一位“进步思想家”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是如何将启蒙思想付诸实践的?
问题二:材料二的图一中章炳麟的思想和康有为有何不同?图二中孙文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的哪一思想顺应了世界潮流?他领导的民主革命又取得了哪些成果?
问题三: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造成“平津危急”的主要原因是哪事件的爆发?此时“我们的出路”在哪里?后,“全国上下”采取了哪些具体行动?(请至少举出两个史实)
问题四:依据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战后国际社公成立的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是什么?
问题五:综合上述材料,发动积极向上的思想舆论的力量有何意义?

章炳麟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政治民主化是近代历史的重要主题。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8年“光荣革命”吸取了16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从根本上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隔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曾说,美国建国之初,华盛顿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而是通过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奠定了美国新体制:要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困难之一就在于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必然结果。……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

——摘选自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光荣革命”后形成的什么政治制度改变了英国发展的方向?这种政治制度确立后,英国的王权与议会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材料二中这次制宪会议美国确立的“新体制”是什么?中国近代史上效法英、美制度的探索活动有哪些?
(3)有人说,中国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直接照搬美国的制度就可以了。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2021-11-12更新 | 3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的崛起让世界注视着东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梦”是2013年中国热词,它凝聚着各方共识,砥砺国人前行。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肩负的历史使命。

(1)孙中山作为中国的先行者,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促进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请列举具体史实予以说明。
(2)一代伟人毛泽东,实现的第二次巨变是什么?
(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中共哪次重要会议上作出的?
材料二 “中国声音”、“中国力量”、“中国道路”、“中国制造”……越来越多的词打上“中国”印。
(4)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喊出的“中国声音”是什么?1964年展示“中国力量”的事件是什么?“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反映当今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5)请你分析我们对实现“中国梦”充满信心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16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以来,当中国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努力时,近代化(现代化)运动就开始了。……不同时代的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根据当时人们主观上的理解,运用自己可以拥有的政治资源与经济条件,来不断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

——萧功秦《二十世纪中国的六次政治选择》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人实现近代化(现代化)的目的?

材料二:19世纪四五十年代从“师夷长技”思想到“采西学”“制洋器”为学习西方的发端,而学习西方“器物文明”的实践触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僵化模式。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学习西方‘器物文明’的实践”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如何?

材料三:张元济写诗赞誉道:“南洲讲学新开派,万木森森一草堂。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数康梁。”

——广东教育出版社《经典广东》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康梁”发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在当时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材料四: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中国发展的政治障碍已经扫除,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孙中山把实业建设的重点放在交通运输业上,尤其是铁路建设方面。


(4)依据材料四回答,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尚未实现的是什么主义?

材料五:就在封建文化穷途末路的时刻,“德先生”和“赛先生”出现了,中国思想历史发展从此拐了一个弯,有了一个崭新的开始。


(5)材料五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材料六: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6)根据材料六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2022-11-28更新 | 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