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鸦片战争 > 林则徐虎门销烟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9 题号:8265624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受命于钦差大臣,后赴广东虎门销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摘自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1)材料中的“他”是谁?虎门销烟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该条约签订以后,台湾人民纷纷表示“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坚决反对割让台湾。爱国志士徐骤等人组织义军,与刘永福等人领导的清军协同作战,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打死打伤日军32000多人

——摘自初中历史教科书


(2)写出材料二中条约的名称。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最大影响是什么?台湾军民为什么“坚决反对割让台湾”?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屈辱、抗争、希望、光明等词在中国近代史上交织,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屈辱与反抗并存】

材料一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在此以前,中国是东方的庞然巨物,亚洲最大一个封建制度的堡垒,但是,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一壁。从此,中国同周围国家的传统关系日渐改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指哪次战争?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这场战争对中国来说是一块界碑?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同仇敌忾,顽强抗争,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如下图)。



(2)材料二中的三位人物都曾反抗过外国的侵略,请你从中任选一位,说说他的抗击史实。

【困惑与希望交织】

材料三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一大批军事、民用工业设立起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因“从机器上感觉不足”而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有哪些?请各举一例。

【污秽与崇高辉映】

材料四   (如图)


   
(4)为反对图1的倒行逆施,以图2为主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哪两面旗帜?

【黑暗与光明搏击】

材料五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材料中“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是指什么事件?
(6)综合上述内容,概括指出中国近代革命的主要任务。
2023-10-10更新 | 4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上书道光帝:“(鸦片)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泄泄,弛缓的意思)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材料二   当中亚军阀阿古柏在沙俄和英国的支持下侵入中国新疆地区时,他不但为国征战.更收复了新疆这块占中国1/6之巨的领土,无论站在什么角度,无论获得怎样的赞誉,都不为过。

材料三   19114月,他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牺牲,后来收敛到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为解决材料中的问题进行了哪一事件?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
(3)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谁?材料中涉及的这次广州起义又被称为什么?
(4)以上人物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024-03-14更新 | 1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在刀和火、血与泪所浸透的中华民族悲壮的近代历史中,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某校初三年级小华同学,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过程中和同学们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屈辱与探索】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的含义指什么?
(2)如图两位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并就其英雄业绩拟写一句解说词。

   图一                         图二
(3)学过这段历史,你想用怎样的语言评价他们?在和平年代的今天,你认为学习他们最好的行动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在探索救国道路上发生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重大事件,小华和同学们整理出了上面的图表,请你帮他们填写完整。
(5)你认为李鸿章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请你分别列举洋务运动前期军事企业和后期民用企业各一例。
(6)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谁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抉择与奋斗】

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一文中写道:1462公里,这是从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中流砥柱’‘灯塔指引’‘进京赶考六个关键阶段。小华和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知道了日出东方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力挽狂澜指的是遵义会议,灯塔指引指的是中共七大,进京赶考指的是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7)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中共大一在哪里召开的?选举谁为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什么时候?
(8)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通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带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019-12-01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