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五四运动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6 题号:8318803
在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

——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材料二   英国公使朱尔典也大体同意我的看法……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基本上是合理的……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

——1919年美国公使芮恩施给国务院的报告

材料三   “华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适倡导青年学习哪些“西洋近代文明”?是哪一场运动催生了“西洋近代文明”?你如何看待胡适对东西方文明的态度?
(2)材料二中“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是什么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芮恩施认为这场运动“基本上是合理的”的理由是什么?这场运动的爆发和国际上哪次会议有关?在这次会议上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建了什么体系?
(3)你怎么理解材料三中爱国青年喊出的这句话?(至少写出两点)
(4)当中华民族面临危难之际,青年人应担负起什么责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碑”用来记录历史长河中的具有不同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历史的“界碑”]

材料一   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开始于哪一年?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英雄的“丰碑”]
人物
图一

图二
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2)图一人物于1839年6月在广州主持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3)图二人物是谁?他在哪次战役中壮烈殉国?
[民族的“里程碑”]

材料二   在巴黎和会作出无理决定,企图使日本霸占中国山东合法化的历史紧要关头,中国学生挺身而出,以大无畏的革命行动,打乱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秩序,宣告中国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正在到来,构成了中国革命、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划时代的里程碑。

——张德旺《道路与选择》


(4)根据材料二中“中国学生挺身而出”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爆发的导火索是什么?它对我国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2-11-29更新 | 3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终胜利。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直接推动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革命就有了新的领导核心力量,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最根本的特征。

——钟轩理《五四精神与中国道路》

材料二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毛泽东是第一个代表这种自觉选择的人。他在这个时期的一些著作中最早阐发了国情与革命,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和个别、普遍与具体。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具有建设自己、完善自己的能力,在不同的环境下,面对不同的问题,党都能实现自身的转变,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在面临严重的困难局面时,党召开了两次会议,及时纠正“左”的错误,确立了新的领导核心,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

——《学习强国》

(1)根据材料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以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根本的特征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2)根据材料二、概括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什么革命道路?选择这条道路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材料三认为中国共产党具备什么能力?请结合材料提及的相关史实说明。
(4)综上所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2024-01-26更新 | 3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报刊和杂志是研究近代历史非常重要的文献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因为民主共和的国家组织、社会制度、伦理观念和君主专制的国家组织、社会制度、伦理观念全然相反,一个重在平等精神,一个重在尊卑阶级,万万不能调和的。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1917年5月1日

材料三   午后一时许,各校学生结队数千人在天安门集,各执白旗大书:誓死力争,青岛不争回,青岛毋宁死,取消二十一条等语,此外尤多激烈之词。步军统领李长泰闻信亲莅天安门,约各校代表说话,代表说明志在争回青岛,绝无扰乱秩序之事发生。

——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


(1)材料一图1所示报纸的创办与哪一政治改革有关?
(2)材料一图2是哪一政党的机关报?该报纸传播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材料二认为如何才能巩固共和?为了巩固共和,陈独秀等人开展了什么运动?
(4)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一运动的场景?为何称此次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报刊、杂志的作用有哪些?
2023-11-19更新 | 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