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宋代经济的发展 > 经济重心南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7 题号:8375461
阅读下列图片和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北宋《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苏湖热,天下足。苏常热,天下足。

——南宋访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1)材料一中的图二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拓片,出现在四川地区,该纸币叫什么?
(2)分析材料一、二,最能反映宋代方面的繁荣景象?(填字母序号)
A.商业贸易
B.手工业
C.农业
(3)阅读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文字信息反映了宋朝的什么现象?该现象在什么时候完成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因素?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唐宋时期中国诗词发展到达高峰,唐诗宋词也是研究唐宋历史的重要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材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编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成都好,蚕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遨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洲。人散后,茧馆喜绸缪。柳叶已饶烟黛细,桑条何似玉纤柔,立马看风流。

——[]仲殊《望江南》


(1)从材料一中任选一首诗词,说明其描述的社会景象。并结合所学说明形成这般社会景象的历史原因。

材料二:唐太宗提高了进士科的地位,进士科主要考经史和时务策,后改以诗赋为主,较能体现应试者的文采学识……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生活更加繁荣,为可以歌唱的词的普遍发展提供了条件,词在宋代文坛上遂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互辉映。唐宋时期中国诗文发展到达高峰。

——摘编自《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分析唐宋时期诗词高度发展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唐代诗人总计2712人)(宋代词人总计9215人)


   
(3)比较材料三中的两幅地图,指出唐宋诗人(词人)分布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2023-06-09更新 | 102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宋朝时的民间谚语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现象出现在宋朝,当时产量居于首位的粮食作物是什么吗?
(2)材料二中的图片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哪一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3)宋代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那时商业城市很多,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哪两个?
(4)宋代商贸活动已经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什么?
(5)上述两则材料说明了我国历史上的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经济重心南移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最后是在何时完成的?
2021-07-23更新 | 22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4年在泉州市后渚港出土了南宋中型远洋商船。该船长为34米,宽11米,深4米左右,载重量200吨以上。

材料二: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相应机构加以管理。当时出现了两个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外国商人是中国海船的常客。

材料三: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市舶:古代中国对中外互市商船的通称。亦指海外贸易。)

材料四: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1)“在主要港口设立相应机构加以管理。当时出现了两个闻名世界的大商港”请问,“相应机构”是指什么机构?“两个大商港”是指哪两个港口?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外国商人成为中国海船常客的原因。<答出2个要点即可>
(3)材料一反映了宋朝造船业的发达,请利用材料二、三,分析其中的原因。<答出2个要点>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这一变化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答出3点即可)
2020-09-25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