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 人民政权的巩固 > 土地改革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8 题号:846840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级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吧!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1958年8月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五: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历史认识】


(1)材料一反映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的社会变革,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这两大运动对中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具体措施是什么?
(5)综合分析,你认为政府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四次重大变革和调整,对我国发展有重要影响。政策的调整需符合国情,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请读年代尺,按要求回答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A阶段农村政策调整的法律文件及主要内容,此政策实施后对工业化建设有何影响。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B农业合作化”使我国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3)D阶段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指什么?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请从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等方面任选一条写出改革开放后的创新举措。(三个方面任写一条)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国家在制定政策上应遵循哪些原则?
2023-07-11更新 | 21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农业问题一直是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和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

材料二   我国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示意图(见下图)


材料三     1958年,中国出现了亩产13万斤的“中稻高产卫星”和一棵白菜重250斤、一个萝卜重千斤等众多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奇迹”。……但是农村经济水平普遍很低,大食堂难以维持下去,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城乡粮油棉等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许多地区因饥饿发生了浮肿病,有的地方人口死亡率突增。


(1)材料一描述了什么现象?针对材料一中的现象,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实施这部法律的目的是什么?
(2)从材料二的图表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其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所描述的严重后果是由什么事件导致的?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
2020-09-21更新 | 13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人民政府于1950—1952年发放的土地证


材料二   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它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1955年,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教育部统编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政策。

——邓小平

材料四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材料一中,人民政府发放的土地证得以颁发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什么?此次土地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后,我国的土地所有制性质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安徽农村“改革的政策”指什么?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1992年后,为继续“走出一条好路”,党和政府明确提出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
(5)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022-05-26更新 | 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