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国民革命运动 > 北伐战争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2 题号:8609699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在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场运动,使一个缺乏群众基础的“在野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一个由少数知识精英聚集的幼年的党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成千上万工农群众卷入这场洪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王奇生《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在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

——毛泽东(1927年8月9日)

材料三   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能够击败下定决心要消灭他们的敌人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

——塞缪尔·格里菲思,美国军事史学家


(1)材料一中“幼年的党”指的是哪一政党?该党哪位领导人在这场“洪流”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2)发表完材料二的讲话后,毛泽东在湖南组织了哪次武装暴动?失败后“上山”指的是向哪里进军?这一系列行动促使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所述的事件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途中哪次会议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会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是哪场战役?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抵抗外国侵略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包括清政府军队里的爱国人士表现得很英勇,浴血搏斗,直至战死疆场。但是,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还处于被动、自发的状态,形不成整体的斗争合力。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五四运动的胜利。中国人民以伟大的觉醒铸刻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烙印。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的一次伟大觉醒


(1)据材料一,概括与五四运动前的斗争相比,中国人民在五四运动中有什么变化?

材料二 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2)国民革命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并归纳其原因。

材料三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那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3)据材料三,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
(4)综上,归纳一个历史主题。
2023-08-14更新 | 2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志,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力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共产党人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成果。

材料二   设使内战扩大,张杨长期禁锢蒋氏,则事变的进展徒然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讨伐派(汪精卫等)的阴谋。在这种情形下,共产党坚决主张和平解决。这就是全国人民的主张,因为现在的内战是人民所痛恶的。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


(2)材料中毛泽东是针对哪一历史事件发表上述议论的?该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什么?

材料三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种“凝聚力”分别在政治和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4)国共两党的合作在近代史上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你认为在和平年代,两党的合作具有哪些现实意义?
2020-03-02更新 | 3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团结才有力量,合作才能共赢。合作已成为当今世界有识之士的共识。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使党能够团结一切可能联合的力量,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党的三大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召开了国共合作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摘自百度词条《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结合材料指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一事件的胜利是国共两党“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重要表现之一?

材料二:中国的抗日战争……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战场是抗击法西斯侵略时间最长(1931—1945年)的战场。中国作为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在长达10年以上的时间里单独抵御了穷凶恶极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牵制了日军主力,扼制了日军北进,推迟了日军南下,有力地支援了欧洲、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

——刘宗绪、黄安年《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


(2)“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材料主要表述了怎样的观点。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等国先后签订了条约,建立“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其同体”。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93年,大部分欧洲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3)材料反映欧洲的联合从哪一领域开始的?这一“联合”最终使欧洲向怎样的方向发展?

材料四:当今世界各国发展机遇与愿景相互关联,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脱离于世界而获得发展。国际社会迫切呼唤新的全球治理理念,构建新的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和秩序,开辟人类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中国首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摘编自陈积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背景》


(4)据材料四,指出中国首倡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的。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就当今美国单方面挑起中美经贸摩擦谈谈自己的看法。
2020-01-16更新 | 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