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内容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3 题号:861923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乍一看,上海是五个开放口岸中最微小最不起眼的地方……环城修筑的城墙濒临坍塌,已有300年历史了。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创办,70年代以后,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创立,……1908年吴淞与崇明两地使用无线电通报。

材料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风尚转变过程中,最明显的莫过于阅报风气的形成。报纸比书籍在传播知识方面具有更大的时效性。

材料四: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摘自胡适1923年给友人的信

材料五:在上海,欧洲人是一个统治阶级,而中国人而是他们的奴仆,这种差别使得近年来的革命事件特别可以理解了。

——摘自爱因斯坦写于20世纪20年代初的日记

材料六: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五个开放口岸”源于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当时的“上海”主要丧失了哪一主权?
(2)材料二中“江南制造总局”和“轮船招商局”分别是中什么口号下创办的?
(3)材料三中,“阅报风气的形成”始于哪一报刊的创办?
(4)材料四中,“《时务报》”和“《新青年》”创造的“新时代”的含义分别是指什么?
(5)材料五中“革命事件”是指发生于1919年的哪一爱国运动?今年是该运动多少周年纪念?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6)材料六中的“共产党”诞生于何时?有什么意义?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八年级某班级围绕“中国近代化探索”开展研究性学习。

①江南制造总局炮厂照片

②湖北军政府旧址

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青年杂志》一卷一号目录

⑤“明定国是”诏书

⑥北京大学红楼旧址


(1)史料是指能够记录或反映过去发生、存在过的事情。史料按表现形式分为文献史料(是指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史料)、实物史料(是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遗迹等)、口述史料(是反映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和图像史料(照片、影片等多种元素的总称)等。请将上述史料进行分类。(只填序号 );属于文献史料:____。属于实物史料:____。属于图像史料:____
(2)请你帮助历史社团整理上述史料,将表格中A.B.C.D处补充完整。(C.D处只用填序号。 );
研究主题史料相关史实
中国近代化探索“器物”篇C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化探索“A”篇戊戌变法
②、③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化探索“B”篇D新文化运动

(3)从上述史料中任选一项,说明其与研究主题、相关史实的关系。(仿照示例完成,不得选用示例中的史料);示例: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是辛亥革命的成果。
2024-03-26更新 | 2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图B

材料二   1912年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合资创办了福新面粉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面粉紧俏,荣氏兄弟获得厚利,把面粉厂扩大到了六家。但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却屡遭挫折。

材料三   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中,轻重工业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当时重工业的大部分,仍旧控制在帝国主义资本手中。中国民族工业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它们多半集中在沿海的通商口岸,特别是集中在上海、天津等少数大城市。

——摘编自沙健孙主编《中国共产党史稿》


(1)材料一中图A人物是恭亲王____(人名),他是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从19世纪____年代起,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____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图B人物____(人名)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荣氏企业在一战时期“获得厚利”的外部原因。并指出其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屡遭挫折”的内部原因。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民族工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2024-03-17更新 | 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1865年由曾国藩规划、李鸿章督办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在上海成立。原材料加工购买了美国旗记铁厂的设备,核心制造机器是花了6万8千两白银从美国买的新型“制器之器”,工匠几乎全是西方工程师……

——部分选自《中国历史》

材料二:公车上书失败后,他们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1895年8月,康有为、梁启超等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宣传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近代科学知识,鼓励人们学习西方,以学以致用的原则来培养人才,最终达到民族自强的目的。

——部分选自《中国历史》

材料三:“革命为唯一法门,可以拯救中国出于国际交涉之现时危惨地位。今日之中国何以必须革命?因中国之积弱已见之于义和团一役,二万洋兵攻破北京。……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自己手中没有足够力量的军队,以至于在敌人力量强大的大城市发动的起义均以失败告终,而农村的敌人力量相对薄弱,而且有良好的阶级基础。毛泽东在秋收起义过程中,逐渐将革命的重心放在偏解的农村,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部分选自《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成立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材料二中的“他们”指的是哪一派别的代表人物?
(3)根据材料三回答,孙中山认为救国的唯一出路是什么?
(4)分析前三则材料,这些仁人志士在寻求救国的道路上有什么共同点?
(5)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2021-02-20更新 | 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