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的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40 题号:8820357
不平等条约是指在签订条约的国家多方中,一方(或多方)以武力或政治施压等手段,胁迫另外一方(或多方)签署的条约,由于缔约双方的谈判地位不对等,导致最后缔结的条约不平等,因此条约通常都会对某一方的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产生侵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1)材料一中,哪一内容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二: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乡。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


(2)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曾有过三次分离,导致台湾与祖国大陆第二次分离的是近代哪次战争?

材料三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3)材料三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哪一条?

材料四: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保证严禁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4)写出与材料四相关的不平等条约名称,并指出最能反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一项规定。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1】地处南粤大地的广东,是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一个缩影,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依照耆英照会,英国获得了从184946日起自由进入广州城的权利。时限将至,道光帝……下旨“暂准入城以践前约”。可这道谕旨到达广州时,民众激越的反入城情绪已使(两广总督)徐广缙无法执行……当道光帝听到英人放弃入城(实为暂时搁置)的消息时……他以为找到了制“夷”的新方法,即联络民众,利用民气,驱血肉以抗枪炮的力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197945日,中央在京召开工作会议。广东省委汇报了利用广东自身优势,先走一步……在会议期间,邓小平与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他说:“在你们广东画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后来历史证明,正是从这个圈儿开始:充满活力的生产方式一圈儿一圈儿漾开,最终扩展到整个中国,彻底告别旧体制,迎来了整个中国经济迅猛腾飞的新时代。

——舒亦颖主编:《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60个重大事件》

材料三   1978年时广东没有一家拥有现代化生产线的工厂。30年后,来广东南部的人却可以看到摩天大楼、世界级饭店和高速公路。到1992年,估计有一亿人涌入广东的沿海地区。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摘编

材料四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1)根据材料一,道光帝下旨“暂准入城以践前约”中的“前约”指的是什么?道光帝对英人进入广州城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广东“特区”的代表和窗口是什么?用相关史实说明,“从这个圈儿开始,充满活力的生产方式一圈儿一圈儿漾开,最终扩展到整个中国”。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中国企业在“1992年和2001年”出现创业高潮的重要原因分别是什么?1978年以来,广东经济出现腾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广东地区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023-06-12更新 | 13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凌青(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1)材料一中“光辉的一幕”指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张海鹏教授的《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时,根据书中“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的描述,绘制了下图。



(2)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是源于哪两个历史事件?
(3)近代史上,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请问这三条路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三: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4)根据材料三,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2020-02-03更新 | 3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深情阐述“中国梦”这个充满憧憬的词汇,激起了亿万中国人的共鸣,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这种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条线,今天我们就一起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去探索那个时期的“中国梦”。
【一朝击碎天国梦】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就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仪”。1840年广东海面的炮声,打碎了大清王朝的“天朝美梦”……


(1)材料一中打碎了大清王朝“天朝美梦"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中国人民抗争救国梦】

材料二   



(2)图片中的历史人物都曾英勇抗击外来侵略,请结合所学知识补全表格中的相关史实。
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林则徐
黄海海战

(3)我们应该从这些人物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近代探索复兴梦】

材料三   “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


(4)材料三为实现“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其最终结果如何?
【主题总结】
(5)在中国近代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探索中,既有我们学习的经验,也有我们需要吸取的教训。请你说说这对我们实现中国梦有什么启示。
2022-09-26更新 | 1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