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戊戌变法 > 戊戌变法的经过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30 题号:884664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发展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摘编自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

材料二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终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

——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政治文明历程)


(1)上述材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及其试图建立的两种政治体制分别是什么?
(2)分析上述两个事件的历史意义。
17-18八年级上·全国·单元测试 查看更多[6]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探究

近现代报刊创办情况一览表

序号时期表现
第一阶段1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外国人创办的外文、中文报刊达170种,占同期报刊总数的95%。
2维新运动时期出现了创办报刊的第一次高潮。
3民国元年一度出现过黄金时期。
41912年袁世凯窃国后不久大肆砍杀革命的报刊,以至酿成了“癸丑报灾”。
5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期间报刊数量有了空前的发展,尤其在五四运动后的一年里,报刊如雨后春笋。
6延安时期出版了不少的报纸和期刊,在当时曾起到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积极作用。
第二阶段7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将发展报业作为保障人民民主权利,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各种形式,采取多种措施为报业发展创造条件。
8改革开放初期出现了大量的经济新闻报道,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经济报刊的涌现。
921世纪以来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报刊很快便进入衰落期,传统媒体纷纷探索转型、融合再发展。

——整理摘自周兴樑《报刊资料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及人民网《新中国报业70年:探索、发展与转型》


(1)结合所学,完成填空。
①1872年英商美查等人在上海合资创办的《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②公车上书失败后,梁启超在上海创办的《______》上发表了《变法通议》一文。
③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④1978年,《______》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依据表格内容(也可任选其中一阶段),围绕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史论结合)
2022-09-18更新 | 5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北京,见证了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的耻辱与荣耀,进步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屈辱北京】

材料一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见证了历史风云。近代史上的北京曾饱受列强欺凌,三次沦陷;北京人民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经历了由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历程。每一个阶段北京都处在中心地位或前沿阵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①图一中的“联军”是指联军。
②图二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次年,清政府被迫签订《条约》。
③指出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具体表现。
【抗争·北京】

材料二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

“五四”运动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一二·九“运动口号:“打倒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选自统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材料二中的“变法”与洋务运动相比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3)“五四”运动与“一二九”运动是近代北京爆发的两次伟大的学生运动。根据材料二中的口号,指出二者在民族意识上的共同点?
【新生北京】

材料三



(4)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军事基础,在解放战争中,与“北平和平解放”直接相关的战役是什么?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谈谈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活力北京】

材料四 在近现代史上,北京曾发生过多次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引领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充分展现出北京的蓬勃生机与活力……新中国成立,北京获得了新生;社会主义建设,北京取得诸多新成就;改革开放,北京焕发新的活力,国际影响不断扩大。


(5)近年来,网友对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建设展开热烈讨论。请你参与讨论并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2020-11-13更新 | 6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进口洋布减少了10万匹。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摘编自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材料二:列强在华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

国别强租租借地“势力范围”
德国胶州湾租借地山东
俄国旅大租借地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法国广州湾租借地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九龙租借地、威海卫租借地长江流域
日本
福建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报刊

材料三: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1)洋务派在哪一口号的倡导下兴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戊戌变法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在经济方面的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包括哪三大主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024-02-05更新 | 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