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甲午中日战争 > 甲午战争的背景、经过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0 题号:893308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制驭外夷者,…:…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

材料三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摘自《清史稿》

材料四   经过六十年建设,海军已发展成为由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岸防和陆战力量等组成的综合性军种,按照近海防御、远海防卫的战略要求,…着眼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要求,全面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能力、远海机动和近海综合作战能力、维护海洋权益和战略通道能力,海军发展成为兵种齐全、核常兼备的现代化军种,海军建设实现新的历史跨越。

——摘选自建国60年阅兵式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制驭外夷”方面的主要主张。(不得照抄原文)
(2)与材料二中吴元炳“重于水师”的奏议相对应,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在“甲午一役”中,威海卫“水师”“毁于日本”具体指什么事件?由“藩篱尽撤”你会想到近代中国怎样的海防现状?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近代以来,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

材料一“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

——慈溪一带流传的民歌


(1)材料一中“红头军”指的是哪次农民运动?

材料二义和团原称义和拳,是长期流行于山东、直隶(约今河北)等地的许多民间秘密结社中的一种。……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表明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者。


(2)依据材料二,分析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并列举义和团反抗外国侵略者的一例史实。
材料三 英雄楷模传后世

(3)请就他们的英雄事迹拟写2~3句解说词。
2019-11-11更新 | 7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近代史上,西方列强野蛮入侵,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有的深重灾难。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光时,二十年,英吉利,开香港;到咸丰,第六年,打广东,第十年,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到光绪,甲午年,日本国,来打仗,我国败,失台湾。

——1903年发行的《爱国三字书》

材料二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


(1)根据材料一,列举材料中讲述的三次列强侵华战争。
(2)在“圆明园,放火烧”这场战争中,清政府在哪一条约中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3)近代中国是在列强不断的侵略过程中,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请叙述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4)材料中“失台湾”是在哪次条约中?哪一条款,体现了列强侵华的手段由商品输出过渡到资本输出?
(5)材料二中列强侵略中国的直接目的?
(6)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了什么条约?该条约中的哪一条款最能体现清政府已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023-11-05更新 | 2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近代以来,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海军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我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简单。……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上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导致的。(注: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19天后丁汝昌自杀,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1)材料中的这封信写于哪次战争期间?从材料看,伊东祐亨认为“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的原因何在?

材料二   对于抗日战争何时开始,在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说过:“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显然,自1931年算起,到1945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整整是14年,而不是8年。

——摘编自中国干部学习网


(2)运用所学史实说明材料中“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的论断。

材料三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材料中提及的“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这种“凝聚力”在政治上、军事上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材料四   



(4)材料四两幅图片中的纪念日分别是为了纪念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你认为我国设立这两个纪念日有何现实意义?
2021-01-15更新 | 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