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内容
题型:综合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30 题号:9002590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材料三   ……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图1、图2、图3、图4的运动名称?
(2)写出图1运动提出的两大口号?
(3)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揭开这场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4)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870年前后,刚刚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先后接见了来自日本与中国的两批使节。他看到的景象是“日本到欧洲来的人,讨论各种学术,讲求政治原理,谋求回国作根奉之改造;而中国人到欧洲,只问某厂的船炮造的如何、价值如何。”因此他预言:“中国和日本的竞争,日本胜,中国败。”
——陈序经《中国文化的出路》
材料二: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詹的德国来作持样。只有认真清算过去,不再出尔反尔,才能走出僵局,开辟未来。
——外交部长王毅
材料三:中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德国提及日本制造屠杀了30多万中国人民的南京大屠杀。日本外务省29日已就此向中方提出抗议。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就南京大屠杀表示:“不否认旧日本军在南京进行的杀伤及掠夺行为+但关于死难者人数存在各种意见,日本政府来予断定。”
——环球网报道
(1)材料一中中日两国派人到德国学习,是因为两国都在进行着关乎本国命运的改革,
两国的改革性质有何不同?
(2)俾斯麦的预言在材料二中提到的哪一年应验?该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
么影响?
(3)结合材料一,那时德国因经济突飞猛进而受到亚洲国家热捧,这与什么事件有关?该事件与1914年的人类浩劫有何内在联系?
(4)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你认为中日关系怎样才能走出僵局?
2014-05-22更新 | 314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2】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在民族危难之时,无数的仁人志士积极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示意图


材料二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摘编自《变法通议》

材料三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自强到变法维新,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尽管期间遭遇过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中国社会的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景随人转,迭相递进,由学习西方的军事思想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什么。这次运动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写出倡导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两个代表人物的姓名。
(3)根据以上材料,指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指出在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23-03-16更新 | 91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3】近代以来,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并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

材料一1901年西方列强与中国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帝国主义的深渊。

材料二……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的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梁启超《时务报》

(1)材料一签订的是什么条约?是哪场战争后签订的该条约?
(2)材料二中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他们的口号是什么?他们为巩固海疆采取了哪些措施?这场运动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三中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中提出的观点?有何重要影响?
2023-11-21更新 | 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