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的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 题号:9019798
上海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图:

请回答:
(1)图一这种局面的出现,与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的签订有关,是什么?
(2)图二“罢工”是哪一运动扩大的表现?这个运动有什么性质?
(3)图三会议确立的中心工作是什么?会议召开标志着什么?
(4)从三幅图反映的历史中你获得哪些感悟?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奋进求索。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你认为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南京在什么时间的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3)请写出中国近代史上定都南京的政权或者政府的时间和名称?
2020-12-10更新 | 3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18401919年的历史中,列强发动的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志士仁人一次又一次地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先贤们不懈斗争、上下求索,探寻着希望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凌青(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151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1)材料一中“光辉的一幕”具体指哪一历史事件?试谈一谈这一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三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回答: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出自哪两个条约,签订于何时?        
(3)材料三和材料二相比,在赔款和开放的通商口岸两方面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对比两则材料,说出材料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   下午,十几个学校的学生近3000人齐集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着“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6月3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厂罢工和商店罢市……6月28日和会对德和约签字,中国代表团拒绝出席此次全体会议,没有在该项和约上签字!                                                                                

——金冲及《二十世纪史纲》


(4)请说出材料四事件发生的背景。从材料看,这一历史事件的哪一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一事件所体现出的那些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2017-11-26更新 | 5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是当时对华贸易总额最大的国家。但实际上,正当商品中没有任何一项是值得中国人欢迎。而英国本土对中国丝茶的需要日益增加。

——摘编自沈渭滨《道光十九年—一从禁烟到战争》

材料二:


两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

材料三:这种由战争而造成的变化意味着中国主权的丧失。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出现了《海国图志》《滚案志略》。可惜,对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而是日本。中国社会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

——摘编自陈旭龍《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指出材料一中“正当商品中没有任何一项是值得中国人欢迎”的根源。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概括图中通商口岸开放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社会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的原因。
2021-12-17更新 | 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