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的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8 题号:90255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以后,危机随之来自海上、各大洋成为轮船的天下。19世纪的世界领导者是英国,它凭借坚船利炮首先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材料二、为抵御强敌,中国在19世纪60—90年代的一次探索运动中也曾发展海军,然而19世纪90年代中日两国海军相遇,决定了这次探索的命运。

材料三、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正式交付海军。《南方周末》评选2010年十大军事新闻“辽宁号”航母高票当选第一名。

——均摘自《走向海洋》


(1)材料一中的“首先打开中国的大门”与那场战争有关?此次战争英国强迫中国签订了哪一条约?割占了中国哪一领土?该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的“探索运动”指的是什么?“中日两国海军的相遇”发生在那场战争中?此次战争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请写出这场战争中的具体战役一例。
(3)材料三中国航母“辽宁号”下水,你有怎样的感受?
(4)以上三则材料给你怎样的启示?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历史的悲剧在第一次降临时,人们往往漠然盲视;只有在悲剧重演时,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毫无疑问,历史不会改变,战争的结局也不会改变。……从今天的角度去探讨180多年前这次战争的意义。我们首先看到,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茅海建《天朝的崩塌》


(1)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为什么“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材料二



(2)对比两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你得到哪些历史信息?西方列强逼迫清政府先后签订了哪些条约增设了“十一口通商”?

材料三   甲午战争出人意料的结局,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加大侵略中国的胃口。欧美列强看见东方刚刚崛起的小国日本打败了中国,便认为这个东方巨人已经躺在“死亡之榻”上,瓜分这个巨人的“遗产”的时机已经到来,便纷纷在中国占领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抢占路矿权利,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中国名义上保持着独立的地位,实际上处在半瓜分的状态。

——张海鹏《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


(3)依据材料,概括甲午战争后列强瓜分中国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在各国势力范围已划定的情况下,美国为实现其侵略中国的野心,于1899年提出了什么政策?该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材料四   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各国军队在北京划区驻扎,要求所住区域的所有中国人家必须悬挂占领国国旗。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

——摘编自《复兴之路》


(4)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指的是什么?综合材料一、二、三、四,概括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变化。
2023-01-18更新 | 4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学习完一、二单元后,八(3)班历史爱好小组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请你跟他们一起解决遇到的问题
【史料实证】

材料一   2009年12月29日中国处死英国毒贩阿克毛。他携带4千克海洛因来到中国,足以毒死2.7万人。之前英方提出交涉,中国表示对外来毒品有“痛苦回忆”,英国媒体竟然叫嚣使用“炮舰外交”。

材料二   日本深知,欲侵占朝鲜,必须战胜中国,甚至灭亡中国。日本军内提出的总目标首先是击败北洋舰队。于是日本加快建设海军,明治天皇下令每年从内库拨款30万元建造舰艇。为造舰,天皇谕令节省宫廷费用,文武官员缴纳薪俸十分之一。而中国则相逆而行,截取海军经费去修颐和园,使海军建设处于停顿状态。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1)材料一中“痛苦回忆”是指什么?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对中国多次使用“炮舰外交”,其中哪一次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最为深远,为什么?
(2)日本为“击败北洋舰队”而发动的战争是什么?在这场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命运如何?给我们什么启发?
【图说历史】“冲击——反应”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从19世纪中期开始,在西方的冲击下开始的洋务运动使中华民族开始了强国之梦,给中国带来了西方文明的曙光。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图1体现了洋务运动的哪些主要内容。
(4)结合图2漫画和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5)洋务运动最终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而失败,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和农民先后做出了图3和图4的反应事件分别是什么?
(6)从以上探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020-04-30更新 | 44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遇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外国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昏庸统治,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任人欺凌、落后和贫穷的面貌,就必须进行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推翻这些阻碍中国向前发展的绊脚石。

——摘编自《革命文化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材料二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从全民族抗日战争到全国解放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伟大胜利,形成了一部反对不公、反抗侵略、追求富强民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曲折革命斗争史。

——引自《革命文化: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

(1)材料一中的“变局”指什么?并根据材料一指出阻碍中国向前发展的绊脚石。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进行的努力。

(3)模仿示例,根据材料二中的划线内容提一个历史问题。

示例: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总结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

2018-05-25更新 | 2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