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五四运动
题型:综合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53 题号:903608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6月5日,上海日商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紧接着,机器纺纱、印 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材料三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利用暑假,组织了一次红色旅游活动“重访纪念地”,走访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发生地,其中包括上海、南昌、井冈山、遵义、延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这场运动发生在哪年?这次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和性质分别是什么?它标志中国进入什么革命时期?
(2)结合材料二思考,这场运动在6月5日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3)五四运动已成为历史,但是五四运动精神却历久弥新,你认为青年学生应该怎样继承与发扬五四精神。
【知识点】 五四运动解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1】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爱国行为不仅表现在反侵略反封建的英勇斗争上,而且表现在对中国出路的艰辛探索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事实证明他是一个坚定正直的人。林则徐查封了2万箱价值600万美元的鸦片,并当众予以销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材料二   (我们)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定要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孙中山《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

材料三   当时《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他们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2)依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革命主张。
(3)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什么?这场运动在促进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口号反映的重要事件。指出材料四中最能反映这一事件的性质的口号。
2024-02-22更新 | 20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2】材料解析

材料一:那一年的五月,热血和青春散发光彩。那一年的五月,为了不被欺辱,学生走上街头。

材料二:“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

材料三:有这样的一个会议,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这个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2)在材料一、二所示的历史事件的影响下,1921年7月召开了一次开天辟地的会议,这次大会的名称是?这次大会是在何地召开?

2019-08-06更新 | 3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北京全体学界通告》

材料二:他们发动罢工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象征中国的历史发展迈向新的转折。

——史景迁《追寻现代中国》


(1)根据材料一分析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五四运动的先锋是哪一阶层?材料中的“山东”曾经是哪个国家的势力范围?
(2)材料二中的“他们”指的是什么阶级?运动中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3)该运动促进了哪一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4)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如何发扬五四精神?
2023-01-04更新 | 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