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3 题号:913336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院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起责任,司法独立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主要有哪些?
(2)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为什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依据材料二分析,这部“约法”颁布的重要意义。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恭亲王奕䜣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1)材料一的主张出自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他们领导的运功有何影响?结果怎样?

材料二 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2)材料二中观点出自哪一政治派别?在对待西学问题上,材料一、二有何不同?

材料三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阶级领导的什么历史运动?近代史上这个阶级还发动了哪次运动?

材料四 驱除跶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4)材料四是哪个党派的主张?这一党派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孙中山把这个党派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
2021-11-09更新 | 1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使清朝统治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现实的危难促使一些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从玄学思辨和古籍考据中惊醒过来,他们开始面对社会现实问题,举起“经世致用”的旗帜,谋求解决现实危机的出路。“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提出的光辉思想。基本内容为:悉夷、师夷、制夷的三位一体……这就打破了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的封闭状态,从而揭开了学习西方的序幕。

——摘选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义》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A.“师夷长技以制夷”是“经世致用”解决现实危机的表现。(     )
B.清政府掀起的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
C.“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抵御西方列强侵略,反对学习西方。(     )

材料二


①上海轮船招商局股票
②1876年太常寺卿陈兰彬奏称:“(轮船)招商局未开以前,洋商轮船转运于中国各口,每年约银七百八十七万七千余两。该局既开之后,洋船少装货客……合计三年中国之银少归洋商者,约已一千三百余万两”。薛福成也认为,中国自设招商局与洋商争衡,“收回利权者,已不啻五之三”。

——刘莘《经济诉求与政治取向——论甲午战前的中国近代经济民族主义》


(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①②两则材料的史料类型(实物史料或文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则材料概括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材料三

报刊创办者内容简介
《时务报》梁启超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民报》孙中山发刊词“今者中国前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故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待不可以须臾缓。”
《新青年》陈独秀1919年1月刊登李大钊《庶民的胜利》“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
1919年9月发表《中华女界联合会改造宣言》“女子与男子受同等教育”;
1920年9月《新青年》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与秘密发行的《共产党》月刊互相配合。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他们的思想主张。并根据材料归纳《新青年》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或感悟。
2024-02-13更新 | 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从民国建立以来,孙中山就面临着党内的阻力和抗命,他急于采取苏维埃的成功模式来改组国民党……这一时期,共产党与劳工组织已形成密切联系,且与孙中山一样,有“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主义”的共同目标。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昔日的盟友转眼间变成凶残的刽子手,到处在搜捕,到处在屠杀。党的组织只能秘密转入地下……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国民党的第一次反击,是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挽救中国革命的壮举。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并指出“极端危险的情况”指的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的目的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2024-01-18更新 | 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