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现代史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开国大典 >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5 题号:9160566
看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的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材料二的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3)简单分析三幅图片反映的事件之间的关系。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创未来的一百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如何理解“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   下图



(2)材料二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重心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合理性。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把自己建立的新政权,称作“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最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追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国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对于千百年来长期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贫苦工人和农民来说,新中国给他们带来了真正的解放。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3)材料三中,新中国名称的确定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怎样的“根本政治追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   按照林毅夫教授在《中国的奇迹》的新版序言中所提供的数字,从1978年到2013年,中国经济已经实现超过9.8%年平均增速,中国的G DP总量达到了8.3万亿美元……一个超过13亿人口的大国,能保持35年G DP超过9%以上的年平均增速,……这在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因此将之称作中国经济奇迹。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创造“中国经济奇迹”的原因。并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
2021-04-27更新 | 11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走出了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1928年起,毛泽东先后写下了许多著作,其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书本上并没有讲到中国湖南、湖北,它讲的只是基本原理”,“共产党的任务……不是先占城市后取农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

——摘编自石崇科《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等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走上了民族独立的新纪元。

材料四: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据材料一归纳新文化运动对青年人的主要影响。指出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在他的著作中所说的“逐步形成了中国革命新道路”是怎样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道路?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你怎样理解“从此走上了民族独立的新纪元”这句话?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在经济、科技、国防等领域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感悟。
2020-05-31更新 | 58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团结起来……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摘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三   

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195219.1%1.5%0.7%71.8%6.9%
195632.2%53.4%7.3%7.1%趋于零

——摘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百多年来我们的“先人”“反对内外压迫者”的途径,并说明“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及其所确定的根本政治制度。
(3)根据材料三,指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并简析在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1949—1956年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
2020-08-15更新 | 1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