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中华文化的勃兴 > 百家争鸣 > 孔子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 题号:9167861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泰兴某校七年级同学组织了一个历史课本剧(片段),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旁白:战国时期,有一天,许多学者走到一起,对当时的社会形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学者1)“民为贵,君为轻”,统治者应该以“仁政”治理天下。

(学者2)先生此言差矣。我们应该互相关爱,反对不义战争。

(学者3)君主治理国家,不应空谈仁义,应该进行改革,实行“法治”。

(学者4)你们说的都不对,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1)上述四位学者分别代表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思想?
(2)学者1所代表学派的创始人是?他的核心思想是?
(3)结合所学知识,该历史剧反映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该局面被称为?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入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与此同时,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

材料二:及(注:等到)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注:古代方法),犹以务本(注:注重本业、农业)之故(注:原因),倾邻国而雄诸侯…,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材料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上的变革最重要的表现是什么?(写出两点)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中任意两项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核心思想是什么?他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在教育方面他又有什么主张?他通过什么措施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5)孔子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哪本书中?再写出他创立的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一位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2023-11-16更新 | 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指出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生活在什么时代?面对当时社会的动荡他们给统治者的建议是什么?

材料二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

材料三



(2)材料二中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秦朝依据他的思想主张创立了什么制度?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材料四“民失作业,而大饥馑……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同样颜色的马拉的车),而将相或乘牛车。”


(3)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一说西汉初年处于什么样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汉高祖及其继任者是如何解决的?效果如何?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2020-12-29更新 | 2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制度与思想文化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制度变迁】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纪》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了我国古代部落联盟时期首领更替的制度,这种制度被称作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一制度的产生标志着“家天下”的出现?

材料二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不,其兄弟之国者卡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西周初年周王实行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思想活跃】

材料三   2017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于9月27日在曲阜开幕。作为全球儒学爱好者共同追崇的文化盛事,今年孔子文化节的主题确定为“用儒家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开幕式以家齐、国治、天下大同的理念讲述中国故事。


(3)春秋时期兴起的儒家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内容。
2023-10-18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