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国民革命运动 > 北伐战争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5 题号:9288592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伐军顺利攻下长沙后,在湖北境内粵汉铁路上的汀泗桥和贺胜桥遭遏吴佩孚的重兵抵抗。共产党员叶挺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击溃敌军。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P72

材料二: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敌后战场涌现出许多抗日英雄和模范人物。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P101


(1)材料一中的北伐军是从哪里(省份)出发的?除了北伐之外,当时国共两党还有什么重要的合作成果?材料二中,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在哪里?请列举一个敌后战场的著名战例。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在中国历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影响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10月,毛泽东指出:“中国迫切需要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个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完成。从广东出发向长江发展的1926—1927年的革命,因为无产阶级没有坚决地执行自己的领导权,被买办豪绅阶级夺取了领导权,以反革命代替了革命。”

材料二   某事件后蒋介石接受的六项主张:“(1)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2)释放上海爱国领袖和一切政治犯,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3)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4)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5)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6)实行其他具体的救国办法。”

材料三   在正面战场,中国军队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展开人民游击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自八上部编《中国历史》

材料四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恢复抗战前“一党专制,一人独裁”的局面,1945年8月中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居住地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的较量。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随后,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合法地位,领导人民当家做主。

——摘编自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1)材料中“从广东出发向长江发展的1926—1927年的革命”指哪一历史事件?“以反革命代替了革命”的含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某事件是指什么事件?该事件的解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有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什么的?据材料三回答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所做的贡献。
(4)材料四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的是哪一事件?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事件是什么?
2023-12-26更新 | 7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音乐是一种文化,文化是社会的细胞。在近代所传唱的军歌中,有不少倡导富国强兵的爱国歌曲。阅读下列歌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预备做奋斗的先锋。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携着手,向前行。路不远,莫要惊,亲爱精诚,继续永守。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

——陆军军官学校校歌

材料二   铁流两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苦斗十年,锻炼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嘿!游击战,敌后方,铲除伪政权;游击战,敌后方,坚持反扫荡。钢刀插在敌胸膛,钢刀插在敌胸膛。巍巍长白山,滔滔鸭绿江,誓复失地逐强梁。争民族独立,求人类解放,这神圣的重大责任,都要担在我们双肩。

——八路军军歌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
(2)材料二涉及了哪些历史信息,请至少写出三条并写出对应的歌词。
(3)好的音乐可以展现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上述歌曲的出现反映了怎样的精神风貌?
2019-09-24更新 | 2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回眸历史进程,凝炼历史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的这场国民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成了广大人民的共同呼声,党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迅速扩大,党的组织得到很大发展,千百万工农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

——摘编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它让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坚决维护者,因而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这就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最深厚的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简史》(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年版)


(1)指出材料一中“国民革命运动”的目标。
(2)简析材料二中土地制度改革得到广大农民支持的原因。
(3)综合两则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新中国建设历程的史实加以论证。(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3-09-03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