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评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3 题号:9361633
“强国梦”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自主践行的目标。在近代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在寻求救国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持续了30多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摘自《中国近代史纲要》

材料二: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赛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活中国政治上、道路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中“持续了30多年的运动”是指什么运动?“更为可取的东西”是指什么?
(2)材料二中“温和的改良”是指什么事件?“革命”后建立的“共和国”叫什么?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是指什么?
(4)下图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变化过程,空白处应该填写什么内容?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真题
【推荐1】中华文明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学西渐”是指古代中国文化向西传播的过程,经历了三个高潮: 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明时期。公元16、17世纪以前的欧洲在文明的发展中与中国有比较大的差距,而他们向中国文明的学习与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文明的顺序是相似的,即先从科学技术开始,包括四大发明、陶瓷、冶金、纺织等,推动欧洲社会的变革。“西学东渐”是指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过程,出现两次高潮: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和鸦片战争以后的“西学东渐”。这两种文化传播过程都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的过程。

——摘编自《“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之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将下列文明交往史实与所发生时期用直线连接起来。
秦汉时期       郑和下西洋
隋唐时期       鉴真东渡
宋明时期       丝绸之路
②列举宋元时期我国传入欧洲的科学技术成就两例,并指出“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的共同点。

材料二   以儒文化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对异质文化极其包容性和同化能力,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到了“天下车同归,,书同文”之后多元文化逐渐融合而形成全局的汉文化。汉文化也有其开放性,印度佛教的传入并在中国得到广泛而久远的传播就是证明,元朝和清朝都是由与汉文化性质相近的文化主要统治的朝代,这两个朝代都经历了异质文化由相互并存到逐渐互相融合的过程,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文化的开放性使其明显,而且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等,中华文化的开放性越来越强烈。

——摘编自《中国文化包容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2)材料三中时“天下车同轨,同文”最早发生在我国古代哪个朝代?元朝和清朝分别是由哪个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统一王朝?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文化的开放性”为题写一历史小论文。要求史论结合,100-200字。
2021-06-21更新 | 37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拾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制度变革】

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思想解放】

材料四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应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伟大开端】

材料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器物探索之路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三中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
(3)材料四中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教起了什么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4)材料五中的两幅图片共同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事件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怎样的转折性意义?
2020-02-21更新 | 6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中,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和传播促成了中国近代科学和技术的发端,洋务派的科技观由此形成。针对列强的“船坚地利”和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曾国藩等人提出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的构想。

——摘编自高庆节《试论洋务派的科技观对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进股份制。在其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创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减少10万。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沿海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摘编自虞和平、胡政主编《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材料三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工业一经出现,便带来了斯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了新的阶级。这一新的因素,必然成为改革和冲击封建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摘编自黄逸峰、姜锋《浅论晚清洋务运动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以轮船招商局为代表的近代企业对中国经济所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新的阶级”冲击封建势力的史实。
2023-06-03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