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的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5 题号:9385732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识读地图﹣﹣树立时空观念】

(1)根据上图所示分析两次侵华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有何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研读史料﹣﹣寻找历史证据】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纲领》


(2)材料中孙中山提出的核心理想目标是什么?与之相对应的是“三民主义”中的哪一个?
【感悟精神﹣﹣培养家国情怀】

五四运动,孕育了以……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五四运动作为伟大的爱国运动,点燃了振兴中华的新希望。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表现出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


(3)“五四精神”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核心是什么?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少年,应该怎样发扬“五四精神”?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下图是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建立有何历史意义?任意写出纪念碑碑文中划线部分所指的两个时期。

图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镌刻毛泽东同志题词“人民英雄永麼不朽”八个鎏金大字;背面是毛泽东主席起草、总恩来总理提携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2)分别写出下面两组人物所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并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位,制作英雄模范人物简介的知识卡片。
   
(3)根据下面的内容,写出你理解的“中国精神”的内涵。

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钟南山、李兰娟等广大医务工作者不顾生死,始终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线……每当经历一些重大事件或面临重要关头,常常会诞生一种崇高而伟大的精神。

2023-09-19更新 | 4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小明在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设计了下面的年代尺,请你仔细观察,然后回答问题

(1)在时间点A中,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战争结束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什么性质的社会?
(2)在时间点C中,爆发了一场战争,请指出这场战争的名称?并指出这场战争后签订了什么条约?
(3)在时间点D中,中国签订了什么条约?在这个条约中划定什么地方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4)在时间点E中,当时的中国发生了一次著名的变法运动,请指出其名称,它是有哪个派别领导的?
(5)在时间点F中,通过什么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019-12-09更新 | 3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全球化是世界趋势,与世界历史上前几次全球化相比,中国“一带一路”引领的全球化是实现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新型全球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2000多年前开始,丝绸之路上驼铃声声,舟楫相望,各国打破藩篱,互通有无,友好交往,书写了人类文明交流史的辉煌篇章。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最早开始于哪一朝代。曾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开辟奠定基础的人物是谁?

材料二: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注:中世纪指封建社会)。在全球化潮流的冲击下,中国曾两次与世界接轨,一次给我们带来了屈辱和苦难,一次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2)材料二中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近代史上哪一场战争。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中国“是被表轰出中世纪的”?

材料三: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我们对世界的庄重承诺。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守和维护世界贸易规则体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一带一路”作为古丝绸之路的现代复兴,它继承和弘扬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它是中国全方位开放的结果,是包容性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标志着中国从参与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态势转变。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概括我国融入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举措,并指出我国在塑造新型全球化中遵循的精神内涵。
(4)据材料三、材料四,概括新中国面对日益发展的全球化浪潮采取了何种态度?
2020-09-07更新 | 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