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代史 > 近代化的探索 >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0 题号:945636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认同……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者,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材料二   即如此次武汉起事……孙文早不来晚不来,单等南京大事确定,他才来到上海。……一则借此机会,在海外向华侨多多敛钱;二则恐怕大局不稳,白来送死。

——《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的利害》(《大公报》1912年1月27)

材料三   因念中山先生一生,为平民的,为大众的,……而惟其爱民众、信民众也,故逝世之后,民众哀而慕之,十四年在北京送殡之数十万人,皆自动参加,非受人招致者也。

——《送灵后之感想》(《大公报》1929年5月27日)

材料四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蔡元培《孙中山先生挽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孙中山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大公报》认为孙中山迟迟“才来到上海”的原因。
(3)对比材料二、三,写出《大公报》对孙中山的评价所发生的变化。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4)请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角度说明材料四中孙中山先生“未竟之功”的具体含义。
(5)综合以上材料,说明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伟大人物影响历史发展进程。

材料一: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而被称为“鬼子六”的奕䜣力倡洋务……李鸿章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朕思考时局艰难,不变法不足以救中国…现在朕位几乎不保。你们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应妥当秘密筹划,设法相救。”

材料三: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年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 陈代谢》

材料四:“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已经五十多年了……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1)写出材料一中李鸿章办所民用企业一例。
(2)材料二密诏中提到的变法是指什么?变法内容中最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措施是哪一条
(3)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四中毛泽东所说的“有它胜利的地方”指的是什么?
2019-11-20更新 | 5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技术篇

材料一 陈旭麓先生提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制度篇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1)据材料一、二,思考洋务运动与康有为在向西方学习的主张上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材料中的“两个主义”是指什么?
(3)请为上述材料和问题确定一个探究主题。
2023-09-20更新 | 1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继续“与民休息”。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公元前167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120钱减为40钱。文景时期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

材料二   兄弟所最信的民生主义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文帝、景帝时期在发展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出现了什么局面?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实现“民生主义”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在农村实行了哪一政策?该政策的实行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善民生”工作的建议。
2023-06-01更新 | 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