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现代史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 苏联(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2 题号:948659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某一历史事件为原点,以其前因后果为纵轴、左邻右舍为横轴、构建历史的经纬网,有助于从整体上掌握历史知识。请以“经济大危机”为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危机爆发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了15%-20%,美国的工业生产增长了近一倍,然而,“繁荣“并未带来共同富裕,却加剧了贫富差距,使购买力受到严重削弱。

——岳麓版九年级下册历史(2018版)


(1)根据材料一归纳,经济大危机之前美国经济出现了什么矛盾?

材料二 到1932年,苏联的这一成就在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反响、1929年纽约股市的崩溃,突然终结了20年代的繁荣。……但是苏联不断发展的经济却不知为何从这场危险而似乎无法避免的风波中解脱出来。       

——《中信经典历史之世界史篇》(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2)材料二中苏联从“似乎无法避免的风波中解脱出来”与当时苏联实行的什么经济体制有关?

材料三 德、日、意等国把解决过剩产能的希望转向国外市场,加大国内工业结构向军事化转化:美国从市场万能的神话走向政府部分干预,加大了国民福利支出……这些结构性调整虽部分缓和了大萧条的危害,但难以促使经济真正复苏。                                 

——《两次全球经济大危机的比较研究》(刘鹤)


(2)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回答,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该危机有哪两类不同的办法?
(3)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此,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   漫画《剪刀差》(如图,左边是农民,右边是机器和炮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国民经济状况。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二世“从上面解决”农民和地主之间“敌对情绪”的方法。其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在经济上“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指的是哪一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什么意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的特点。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政府改善民生问题的认识。
2022-10-06更新 | 17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大国的兴衰引人注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高峰时期。与秦汉相似,隋唐也是在长期分裂割据之后出现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隋唐王朝在重建和维护统一、改革封建制度、发展经济文化、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有不少可以给后人启迪的东西。

——葛剑雄主编《千秋兴亡——唐朝》


(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唐王朝与秦汉王朝的相似之处,并结合史实说明隋唐王朝“给后人的启迪”。

材料二   如果说19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它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则主要是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英国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范例,它所推动的工业化进程破坏了非欧洲世界的传统经济和社会结构;而法国则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革命活动,并赋予其思想,以至于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成为每一个新生国家建国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唐晋《大国崛起》


(2)分别指出材料二中英法两国影响世界的具体革命成果,并以中国近代史为例,谈谈你对英国“工业化进程破坏了非欧洲界的传统经济和社会结构”的理解。

材料三   1921年,列宁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新经济政策成功地应付了数年战争留下的直接危机。到1926年时,工农业产量已达到1914年的水平……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产量已从世界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对俄国人民来说,五年计划是一件祸福兼有的事情……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简述材料三中“新经济政策”出台的原因。为什么说“五年计划是一件祸福兼有的事情”?
2021-05-19更新 | 66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列宁
(1)指出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性质。材料一中的“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在农业方面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列宁实施这一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农业政策实施的原因。这一措施对苏联农业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材料三   鉴于许多重要农业部门的情况不佳,苏共中央全会认为必须刻不容缓地采取一系列重大的措施,把落后的农业部门、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和地区提高到先进的水平,以保证整个社会主义农业的蓬勃发展。我们的任务是在最近两三年内充分地满足我国居民对各种食品的日益增长的需要,并保证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原料供应。

——齐世荣《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一分册



(3)依据材料三中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针对当时的苏联情况,苏联领导人在农业方面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实施这一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中国农村第一份承包合同(1978.12)


(4)材料四中所述事情发生在哪一地点?请指出调整好农业政策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村农业改革的认识。
2020-07-18更新 | 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